深圳中学 2016-09-30
欢送李剑新老师荣休茶话会在教工之家举行
9月28日下午,在本部教工之家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话会,欢送李剑新老师光荣退休。会议由语文科组长刘艳平老师主持,语文科组老师、风吟诗社成员以及其他学科部分老师参加。
宋得意副校长代表学校向李老师赠送礼物,李老师向宋校长及在座老师赠送自己的诗集《凤凰树下听风吟》。
李剑新老师回顾了自己的教育人生。高三语文科组长杜晓丹老师高度评价了李剑新老师在教育教学各方面所做的贡献,陈洪洲老师深情回忆起和李老师一起打乒乓球的欢乐时光和他独特的乒乓球打法,王旭东、朱玉辉、黄奇志、李立、吴涛等多位同事在发言中回忆起李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的关爱和指导,风吟诗社诗友则以赠诗等方式褒扬李老师在书法、绘画、诗歌创作等多方面的才艺,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大家衷心祝愿李老师退休后的生活健康、快乐、幸福!(撰稿:赵而庆)
附录一:
不一样的李老师
文/杜晓丹
真正意义上和李老师共事,只是近些年的事,之前只是听说。记得我无意中说家中藏书很多,便有同事问:有李剑新老师家藏书多吗?几面墙啊,人家可是著名的“书香之家”。虽说我心中有些不服气,但从此对“李剑新”这三个字,便多了份在意。
待真正共处一个办公室时,才发现这个李老师,真的是不一样啊。他比同龄人会玩,而且玩的精。一次备课组相约球馆竞技,临时起意参加的李老师竟赤脚上阵。球场上,那动作、那反应、那身姿,绝对叫一个“酷”,打的对手前扑后救,左右腾挪,大汗淋漓。
会玩不难,难的是玩的“有品”。2011年的高三,一模过后,备课组到梧桐山放松,路上随意买了些圣女果。到梧桐山脚,大家依山涧溯流而行。这时李老师提出何不仿古人“曲水流觞”来个“曲水送果”。于是大家选一块溪流,列坐其次,上游两人将果粒放水中顺流而下,流到谁处,谁便拾取,吃掉的同时赋些诗句。那次圣女果的味道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李老师、赵而庆、杨洛、刘艳平、朱玉辉等人开心畅快的笑声和着山涧流淌的清溪声,仿若天簌。
不一样的李老师,总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维角度。按常理,语文学科是门人文学科,怎可切割?但李老师偏偏开始切分模块。他提出教学内容单元化,老师走班制,让所有的学生与所有的老师接触、碰撞、激发灵感。于是每个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更集中,所授知识拓展的更深入,课堂呈现的更加精美。而学生亦领略了每位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或幽默、俏皮,或睿智、深沉,或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或如铜琵琶、铁绰板,铮铮中充溢着洒脱、豪情。
教师资源的重新组合、筛选、优化,让平日教学充满灵动性与新鲜感。
不一样的李老师,也总是对“人之常情”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常人眼里,班主任,苦差役。不用说快退休的人,年轻人都躲。但李老师却乐此不疲。他是我知道的目前语文组绝无仅有的一个直到退休仍承当班主任工作的人。他爱学生,愿意为他们承当这份责任与重担。在班主任工作上,我看到的是一个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安适快乐的李老师。
我不认为这仅仅是一份责任、使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驱动;我更认同这是一颗不老的年轻的心的律动,是一份老当益壮的情怀。他渴望与年轻人近距离接触,渴望与他们相交相知。也正是这颗年轻的心,让他对一切新事物包容、欣赏、尝试,对一切新知识接纳、学习、运用。近两年,有幸和李老师成了办公室的邻居,时常被李老师问些时髦的话题、新鲜的事物。有时被问得很心虚,因为对这些东西,我的心里充满抵触、抗拒,或是说因固守成规而惧怕改变。但李老师却永葆着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与旺盛的求知欲,而这不正是我们这些知识的传承者所应具备的宝贵的品质吗?
时光匆匆,转眼,与李老师共事已经十多年了。也许未来,无法再朝夕相处、切磋共进,但每当想到李老师,我的眼前总会浮现那个手拿咖啡、满脸满足、步履匆匆的身影;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句带有重庆腔的儿化了的“让快乐再飞一会儿”!
一个时时快乐的人无论走到哪都会是快乐安逸的,真心祝福李老师未来的日子仍是一幅与常人“不一样”的风景,永远让幸福健康“再飞一会儿”。
附录二:
李君剑新荣退,拟藏头嵌名小诗一首以恭送
潘树森
李花桃子对君门,
君本巴山道上人。
新风明日逐君行。
贺李剑新老师荣休
赵而庆
人生何处不安心?春风化雨每留痕。
锦绣开县穷物理,缤纷惠州探乾坤。
寻趣诗画如夫子,悟道乒乓李将军。
美酒鹏城堪终老,醉眼看花处处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