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报道--深圳中学拟开设先修课程体系

深圳中学 2011-01-12


深圳中学拟开设先修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一直是深圳中学的办学特色,深圳中学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课改中被命名为“深中模式”。深圳日前成为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试点城市,近日深圳中学校长王占宝透露,深圳将在课程结构方面进行改革,同时还开设中学先修课程体系。
  
  通过课改提升办学活力和办学效能

  王占宝表示,“未来,深圳中学新的课改需要回答一些问题,真正的特色学校必须要回答这个时代的一些教育问题。”他提出,首个问题是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问题,发展需要改革,但是改革并不等于发展,深中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过去的改革,根据新的定位勇于超越自我。第二是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效能问题,目前就基础教育的学校而言,教育生态、办学机制和办学体制并没有明显的突破和实质性的进步,必须从课改方面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能。第三个问题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何在中学特别是在高中阶段落到实处。第四是回答国际基础教育发展趋势问题,全球化时代的基础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儿童的充分发展。所谓“充分发展”,不仅仅是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和选择,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这种发展的优质化。

  开发六类校本课程

  深圳中学将“学术素养、专业精神、审美情趣”确定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将思维研究与美育研究确立为学术性高中建设的立足点与重要支柱。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情趣外,深圳中学还将开设中学先修课程体系。王占宝透露,中学先修课程目前还在构想和设计阶段,未来将进一步细化课程方案。他介绍,中学先修课程计划让一部分小学生提前选修一些初中的课程,让一部分初中的学生提前选修高中的课程。学生经过申报和学校的评估,可以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学生如果日后进入深圳中学学习,即可免修相应的课程模块。王占宝希望能通过中学先修课程把校立的课程转化为社会课程,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的进行因材施教。记者了解到,深圳中学计划从今年9月的新学年开始这一课程体系的尝试,具体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始尝试。而这一课程的进行可能会通过网络课程、学科活动或夏令营等多种形式开展。

  王占宝表示,深圳中学将在课程结构方面进行改革,希望形成六类深中“本校的课程”,第一类是学科的拓展性课程,开发学科前沿、学科与现代生活、学科与学习策略等课程。第二是跨学科的主题性课程,同一主题不同学科联合的课程。第三自我效能课程,通过开设哲学、逻辑学、美学、知识论、生涯规划等课程,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确立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策略。第四是国际实验室课程,第五是荣誉课程,数学菲尔兹奖获得者、英国行为艺术家、麻省理工学院发明团队日前纷纷走进深圳中学,并开设了“走近大师”课程。第六是学校的环境课程,通过学术型的刊物、活动、评价机制等环境建设,建设学术性高中。

 

扫一扫分享本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