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 2012-08-23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可贵探索
(代序言)
2010年是中国教育改革年。这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正式面世了。这年3月,王占宝校长从南京师大附中来到了深圳中学担任校长。带着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以其多年累积的独到的教育思考,到任深圳中学不久,王校长就提出了“建设学术性高中”这一响亮的口号!恰逢其时,王校长的办学思想与《规划纲要》提出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方向完全一致。如果说王校长的办学理念犹如开动了冲向大海的航船,那么《规划纲要》则是大海中的灯塔,大船刚刚驶离岸边航标灯就亮起来了,有了明确的明亮的前进方向这样的航海人怎么不心花怒放!
多样化发展,特色学校建设使普通高中在混沌的“追求升学率”乱象中看到了发展机遇和前景。深圳中学这几年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学术性”高中发展路径,总结经验,锐意进取,逐步得到国内基础教育同事的认同,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由于我目前承担的一项国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研究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所以有幸去过两次深圳中学。如何读懂学校,读懂校长。如何实现教育家办学,摆脱千校一面,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不仅是理论研究的课题,更是实践探索的过程。
今年年初深圳中学王校长牵头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术性高中育人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研究”得到批准,5月19日召开了规模较大的开题会议。该课题是落实《规划纲要》,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不辱国家民族赋予学校教育时代使命的一项具体行动研究,意义很深远。王校长很善于学习,学术性高中思想的萌发和不断形成体系的过程,实际是校长带领一班人学习和专研的过程。以科研带动学校发展建设是深圳中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他们认为“学术性高中育人模式”的主要创新点是,从关注知识的受授式学习(learn)到关注思维和思想的研究性教和学(study);从孤立的创造力课程或创造性教学到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校整体育人模式构建。学术性高中的育人模式,主要体现为学术性课程开设,研究性教和学过程、学术性文化氛围,以及学者型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等方面。要从目标、课程、评价等领域为学生打造创造性学习的环境。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我读了之后感到有几个显著特点。首先,作者的坚毅不拔精神跃然纸上。有些人在质疑“学术性高中”提法是不是准确,是不是科学之际,深圳中学已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了。其次,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国际交流频繁多样,为学校的建设奠定了很高的平台。第三,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仍然是当前学校工作关注的重点。书中体现的价值导向,学校工作改革思路,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真切感人,有很多创新。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社团文化,注重环境熏陶,润物细无声的师生关系等成了亮点。第四,文章体裁广泛。除了理论研究论文、发言、致辞、调查报告、心得、访谈,各展特长,反映了校长,以及深圳中学全体师生的精神风采。其中的真知灼见和典型实践案例,必将引起所有读者的共鸣,引发深入的讨论和探索。
长期以来,校际之间差别很大,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将是我们国家一项长期的教育政策。与此同时,所谓的优质(重点)学校也应该端正办学思想,不居高自傲,要清醒的认识到,一所学校是历史形成的,是各种因素造就的,现实中,因为生源差距造成的校际差距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评估必然要进行改革,不应该把生源的差距看作是学校业绩的差距。一个成功的学校往往是能够促进不同基础,不同起点的学生有尊严的健康发展的学校。学校的改革要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学生的学校。学校再也不能批量生产同样的大脑,把不同的人培养成同样的人,学校要有多种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让生命之花如其所是的绽放!
总之,本书的出版,将为教育界同仁,以及一切关注教育事业,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人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与清新的景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深圳中学刚刚迈出步伐,王占宝校长带领的改革实践,恰似“飞鸿踏雪泥”!其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将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浓重的一页!
袁桂林
2012年8月,於北京师范大学
(袁桂林,国家督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首席 专家,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