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 2012-06-14
关于新学期开设校本课程申报工作说明
教学处(2012/6/12)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目标,推动学术性体系建设与学术性科组建设,新的学期学校课程方案将有较大变化。学校计划在保障核心课程正常开设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政策与机制,推动规范化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力争使学校的校本课程具有丰富性、选择性和优质性,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现实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开设校本课程有三个优先:
(1)国家开发的非高考模块课程;
(2)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课程;
(3)有利于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或生活的课程。
学校将利用《深圳中学教师职级制》、《深圳中学亚迪奖教基金》、《深圳中学学生学分管理办法》、校本课程开设专项资金等多项措施,推动校本课程开发或开设,以建设丰富的、优质的、受学生欢迎的本校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新的课程架构,教学处拟在全校范围内长期开展学科校本课程开设申报工作,计划在新学期开设的校本课程,需在6月底前,将申报内容发给教学处陈惜芝老师处。
校本选修课程有下列三种类别(这些需要在校本课程申报单上填写):
(1)分年级、分体系的校本课程;
(2)分年级、不分体系的校本课程;
(3)不分年级、不分体系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设必须规范化,每一个课程申报内容应包含课程目标、课程核心内容介绍、课程实施时间、课程评价方法。校本课程的开课方式实行选修制与走课制,学生中途有一次机会放弃正在选修的课程并重新改选(计划放在每学期第二周)。
新的学期,学校校本课程将由八个部分构成:
(1)中西文化课程; (2)学科拓展课程
(3)学科高级课程; (4)综合学习课程
(5)创新体验课程; (6)体、艺、健康课程
(7)实践与服务课程; (8)社团活动课程
老师申报的校本课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科组或自己开发开设的校本课程(尤其是已经在深中开设过,比较成熟的课程);另一类是国家开发的非高考模块(整合与浓缩为18课时)课程。
以下是由国家开发的非高考模块学校建议开设成校本课程(数、理、化、生、政、史、地)的一些选项:
数学: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物理:物理选修2-1(中级电磁学),物理选修2-2(中级热力学),物理选修2-3(中级原子物理学)
化学: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
生物:生物科学与社会
政治:经济学常识、科学思维常识;法律与生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地理: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附:校本课程申报表
[attach]620[/attach]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