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 2012-04-01
近来随着我校二期工程的全面展开,不少学生、校友对学校移植、淘汰部分树木表示关注,网络上也有不少猜测、谣传甚至人身攻击。学校高度重视,指派专人调阅相关文件和材料,特向广大关心深圳中学发展的学生、家长、校友和各界人士做详细的说明,藉此说明真相,以正视听。
一、校园二期改造项目的历史背景。
深圳中学创办于1947年,原主要建筑物历史较长,老化严重,随着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校硬件环境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历任领导一直为校园规划改造问题不断努力。2006年1月10日,时任主管教育副市长闫小培在深圳中学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要求发改、规划、国土、教育等部门高度重视深圳中学改造和建设工作。同年10月深圳中学总体改造规划经市规划专题会议讨论原则批准,其中改造内容就包括艺术综合楼的建设、人行天桥的建设和风雨操场的建设等。2007年1月,深圳市规划局就深圳中学改造一系列项目下发《深圳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提出了项目建设的相关技术指标。2007年10月,《深圳中学总体改造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出台,同年11月,我校二期规划建设工程向全体师生公示,规划效果图悬挂在文体楼东侧。2008年9月,我校一期规划改造完毕,新的教学大楼投入使用。2009年7月《深圳中学总体改造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出炉,2010年4月市发改委【2010】418号文件批复了我校的二期工程项目(含艺术综合楼、风雨操场)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5月市发改委【2011】789号文件批复了我校二期改造的项目总概算(投资总概算为6370万元),2012年2月27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对我校二期建设工程给予行政许可,2012年3月24日我校二期工程正式动工。
二、艺术综合楼的建造问题。
关于建造艺术综合楼的必要性。深圳中学原有一栋专用艺术楼,我校艺术教育由此声誉鹊起。2007年艺术楼因楼龄老化而开拆,重建了现正使用的D栋教学大楼。当年开拆艺术楼时候,学校已着手考虑兴建新的艺术楼问题。学校领导对艺术综合楼的规划建设高度重视,两任校长(王铮、王占宝)均召开过行政会讨论艺术楼的规划改造问题,并曾向深圳市主管教育的两任副市长(闫小培、吴以环)汇报,均征得市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同意。从酝酿到动工长达5年的历程中,学校一直在考虑艺术楼的最佳建设方案,并做了些修正和优化。
目前,我校十分缺乏艺术(含美术、声乐、器乐、舞蹈、话剧等)教学和活动的专用场地。目前高中部仅有8间普通教室,条件十分有限。多年来,我校管乐团一直借用初中部教室进行训练,舞蹈团临时借用西校区教室,合唱团也在借用科学馆六楼一隅排练。学校艺术教育场地的不足与我校艺术教育的成就严重不对称,也严重制约了学校艺术教育进一步发展。为了做好艺术综合楼规划,学校还组织全体艺术科组教师到外地取经,建言献策,期待艺术楼能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着眼未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在未来若干年内能满足我校艺术教育的需要。因此,艺术楼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结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也在程序上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同意,并不是个别领导的“拍脑袋”工程,或者是政绩工程。
关于艺术楼的建筑面积。我校艺术楼的建设是根据学校艺术教育的需要严格估算出来的,包括教学用房、琴房、综合剧场和地下停车场,总建筑面积为11000平方米(含地下停车场5000平方米),学校的建设需求同样获得了规划建设部门的认可,在法律法规层面上不存在建设过度的问题。
深圳中学致力于建设全球化时代学术性高中,当然应具备世界眼光,纵观国外名校,体育、艺术设施无不典雅、丰富,艺术综合楼作为学校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增强审美情趣的基础设施,应该能得到全体师生包括校友的理解和支持。艺术楼建成以后,将成为学校开展日常艺术教学、训练、大型演艺活动以及各种社团活动的主要场所。
关于艺术综合楼的建设位置问题。深圳中学作为一个闹市中心的老学校,土地空间非常有限,考虑到学校建筑物功能的整体布局,以及艺术楼今后为社会资源共享等因素,在原行政办公楼地址上建造是不二的选择。
三、校园树木移植的问题。
在艺术楼的规划设计中,学校也积极考虑原有树木的处理问题。由于艺术综合楼建设需要,基坑深达8米,直达树根附近。如果校道旁树木不另地移植,这些树木能否成活是个大问题;如果用支架防护,无疑会增加一大笔费用,且造成工期延迟。此外,基坑边上的树木又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学校才决定对工地周边树木做出处理。为此,学校两次邀请了市园博园园林专家、市人民公园园林专家到我校现场勘察研究,最终决定移植有保护价值的树木6棵,其余树种做淘汰处理。恰逢六高建校依托我校进行,学校将这6棵具保护价值的树种移植六高校园,象征着深中和六高的密切联系。这里,还有个经济考量的因素,每棵树从移植到存活花费数千元,花费巨大,因此学校对需移植的树木数量和种类做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
实际上,学校领导在保护校园树木的问题上态度是一贯的。在起草学校二期工程规划时,曾经有一个方案,在校园大量建设连廊(新建校园中很普遍),那样势必会大量破坏校园原生树木,出于对环境的保护,这一方案很快被校方否决;在规划建造文体楼时,初始规划方案是南北坐向,因不利于保护树木,最后被调整为东西坐向。这次新建艺术楼,因涉及移植和淘汰树木,学校领导同样十分慎重,除做了周密的论证方案外,还多方做解释工作,在校园醒目位置张贴公告,争取广大师生的谅解和支持。对于移植六高的树木,学校与相关公司签订了合同,明确规定了所移植树木的成活率。如果达不到要求,学校将扣除保证金进行经济惩罚。届时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和校友到六高现场查看树木的存活情况。
对于艺术楼工程完毕后恢复校园绿化问题,学校也一直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将根据周边环境和专家的意见移植名优树种,进一步提升校园的绿化景观,在艺术综合楼周边营造一道新的风景。
对于广大师生、校友对学校一草一木的感情,学校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学校要发展,要提升环境质量,必然对原有的环境做些改变。不能因为要保持对过去的“记忆”而固步自封,拒绝发展。如果那样,我们可能还在晒布岭上低矮的平房中办学。学校一期工程改造中拆掉了原艺术楼、原劳技楼,建造了宽敞明亮D栋教学大楼,现在正在建设功能齐全的艺术综合楼,今后三期工程还要对学生宿舍进一步规划改造,谁又有权利阻止学校进一步发展呢?谁又能剥夺深中学弟学妹们对改善学习条件的要求和权利呢?这是任何人都承担不了的历史责任。
深圳中学通过65年的发展,培养了无数社会精英和合格的劳动者,自身也沉淀了令人称道的历史传统、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学校对发展过程中沉淀的历史、文化和环境是珍视和爱护的。在创建学术性高中的进程中,学校十分注意承载历史传统,培育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几年来,客观地说,学校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校园文化更加丰富,校园环境更加和谐。这些在历史和现实中形成的沉淀是深中的宝贵财富,属于全体深中人所有,不是一个人有资格和能力去改变的。我校二期工程的规划建设,一直遵循着学校发展的事实和逻辑,放眼未来又小心求证,在所有规划建设项目中均作了认真而科学的论证和评估。对于二期工程建设和今后校园规划建设,学校欢迎社会各方面人士提出意见和建议,尤其欢迎来自通过理性的、合法的渠道所表达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与社会各方面保持正常沟通的渠道一直都是畅通的。
深中是我家,我们都爱她。学校对于社会各界对深中规划建设的关心、厚爱和支持一并表示谢意。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