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11月20日下午,刚刚获得高等教育教学领域“杰出教学奖”的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清华学堂叶企孙物理班首席教授、数理大类首席教授朱邦芬院士来我校讲学。
讲座开始前,朱邦芬院士在朱华伟校长等校领导以及清华物理系毕业的深中教师的陪同下参观校园。
当天下午16:00,由朱院士带来的,以《和中学生朋友谈谈世界一流科研人才的成长之道》为主题的讲座在深中新校区学术报告厅准时开始。
讲座伊始,朱院士称赞深中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有一批非常优秀的老师,培养出了非常优秀的学生,“清华基科7字班的简超明就是代表之一。”他表示很高兴能和深中学子谈谈如何从一流中学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领军人才。
01
一流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在营造的良好环境中“冒”出来的
讲座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开始,在“如何破解一流科技人才培养困境”这一问题上,朱院士着重从教育方面给出了他的答案。
他指出,叶企孙先生的育人思想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叶企孙先生认为“要学生个个有自动研究的能力”、“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得住脚”、“只授学生基本知识,理论与实验并重,重质不重量”。
朱院士提到自己在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期间尽力继承老清华的文化传统,充分借鉴叶先生思想,营造良好环境,让杰出人才“冒”出来。
02
给学生“留白”
少点“规定动作”,多点“自选动作”
“中国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在教育中注重知识的记忆、传授和积累,而对知识的思考和创造这方面是做不够的。那么,应该如何学习才能培养出创造性呢?”
他认为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最后因材施教不同于传统做法,越优秀的学生给予越大的自主空间,少点“规定动作”,多点“自选动作”。
朱院士特别提到讲座前与朱校长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交流。他们都认为,需要给学生“留白”,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空间。
讲座上,朱院士还分享了很多与杨振宁先生、黄昆先生等著名物理大师的交往经历,以及他对各位先生为人为学的一些观察和感悟。这些细节的分享拉近了深中学子与物理大师之间的距离,亦对同学们的为人处世有所启发。
03
优秀学生的目标不仅是金牌
还要有勇攀科学高峰的使命感
对一些优秀学生来说,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是不足以支撑他们长足发展的,所以优质的课外科学实践活动是非常好的补充剂。
朱院士认为奥赛有三境界:
第一重:取得奥赛金牌,保送好大学;
第二重:将来成为一流科学家,争取获得诺贝尔奖;
第三重:探索自然奥秘,追求真理,不以个人名利得失而转移,为全人类做出彪炳科学史册的成就
“优秀学生的目标不仅要得金牌,还要有勇攀科学高峰的使命感。”朱院士说。
04
清华大学对优秀中学生的期待
作为清华学堂叶企孙物理班首席教授、清华大学数理大类的首席教授,在谈到清华大学对优秀中学生的期待时,朱邦芬院士指出以下几点:
# 中学阶段至少要自学一门课程;
# 有兴趣钻研一门学科,参加“竞赛”而不是学“竞赛”;
# 放大自己的格局,竞争对手不是自己的同学而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批同龄人;
# 除了学习自己喜欢的科学课程,多读书,学点人文社科知识也是必要的;
# 不要过度“刷题”。
05
成才需先成人
最后,朱院士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以此寄望同学们成才需先成人。
最后的互动环节上,场下的老师和同学们不断抛出问题,而朱院士率真的回答又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2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后,依然有同学跟在朱院士身后好奇地请教各种问题,朱院士也依然给予耐心细致的回答。
相信这场精彩的讲座会像火种一般,点燃同学们的科学研究热情,激发同学们勇攀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中学—清华大学物理系朱邦芬院士工作站也将继续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