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铸史——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主题实验课程顺利实施

2019-10-17

近年来,中学生主题实验课程在国内外的众多名校都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地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为目标、以引领中国教育未来为己任的深圳中学也一直在探索并推广主题实验课程教学。因此,深圳中学历史科组勇担使命,在历史教学中自主探索主题实验课程。20191013日上午,深圳中学历史科组秉承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教育理念,在靳万莹老师的筹备和组织下在深圳市光明区生态园开展了“吉金铸史——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主题实验课程,历史科组任亚飞老师和深圳中学高一年级国际方向30名学生参与到了该课程中。

众所周知,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阶段,对中华民族性格塑造、文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该阶段历史文献匮乏、争议较大,使得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多疑问。因此该实验课程选择以三代历史中最重要的国之重器——青铜器作为实验对象,帮助同学们认识古代青铜器的冶炼铸造的全过程。

上午8点许,靳万莹老师早早地来到现场,组织同学们人工挖掘冶炼所用的地炉,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分别制作实验所用的冶炼陶器坩埚和鼓风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古代先民制作陶器所使用的泥条盘筑法和鼓风管的制作方式,纷纷惊讶小小的泥土经过加工竟然成为了制作威严庄重的青铜器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后,靳老师要求同学们分工协作,一部分同学制作浇筑使用的模范,同学们热情高涨,各显神通,分别制作了兽面纹、凤鸟纹等具有商周风格的模范,此外还有一些同学将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宅兹中国”等青铜铭文雕刻在模范内。而另一部分同学围着地炉点火加炭,使用传统工具鼓风管努力提高地炉温度,但吹管鼓风对肺活量和技巧要求较高,同学们尝试再三依然达不到冶炼的温度,于是使用了传统风箱瞬间提高了地炉温度,利用同学们制作的陶质坩埚,在密封环境下完成了铜矿石冶炼过程。


图片1.png

何尊“宅兹中国”铭文


图片2.png 

同学们在制作实验所需要的陶罐


 图片3_meitu_1.jpg

同学们在制作模范“宅兹中国”

 

下午靳老师召集所有学生围到地炉旁,讲解冶铸流程和合金比例,鼓励大家再接再励共同完成铜器冶铸。冶铸开始时,同学们小组轮流看着地炉定时测试炉温并轮流拉风箱鼓风,随着温度达到适合冶铸的温度后使用冶铸专门所用的墨鱼骨坩埚,但不幸的是坩埚纷纷破裂,冶铸工作陷入了僵局。靳老师提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失误?同学们纷纷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是墨鱼骨质量问题要求拿样品回化学实验室研究,有人认为是鼓风位置问题导致坩埚受热不均,也有人认为是坩埚摆放不平导致的。靳老师总结说,坩埚破裂能引发大家思考和讨论是值得的,科学研究就是在失败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


图片4.png

吹管鼓风

 

图片5.png

风箱鼓风

 

 图片6.png

粗冶的铜

 

为了完成本次冶铸工作,靳老师采用了备用方案,使用低温合金浇铸模范。看着合金变成晶莹的液体流入模范当中,同学们充满期待地等待着模范中的“故事”。稍许时刻打开模范,箭头、刀币、纹饰牌、铭文牌等纷纷制作完成,大家兴奋地尖叫呐喊,见证高光时刻。古人铭记历史是“书于竹帛、镂于金石”,而古代先民冶铸的过程也在今天永恒地印刻在同学们的心中。

 图片7_meitu_2.jpg

 宅兹中国合金牌

 

图片8.png

同学制作的箭头


冶铸主题实验是实验考古教学的重要部分,能够帮助今人认识和复原古代冶铸的流程。那我们如何去发掘一个距今千余年的冶铸遗址,如何研究该冶铸遗址发生的故事呢?任亚飞老师在活动即将结束时给大家上了一次“现场考古课”。任老师首先讲述了考古学的由来和研究的对象,讲述了考古学调查和钻探确定遗迹的过程,而后问同学们如果面对现场这样一个冶铸遗址,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能得出哪些信息?带着这样的疑问,同学们随着任老师的讲述展开思考,任老师提到,考古学中最强调的就是遗迹遗物的空间位置,所以在考古学要以明确的坐标确定每个遗迹的空间分布位置,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划分冶铸功能区,比如有采矿区、制陶区、制炭区等,同时还能根据功能区复原工艺流程甚至可以推测功能区所需人数。另外,任老师告诉大家古人一切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都可以为我们提供信息,例如在活动中吃的水果在若干年以后可以通过植物考古学研究,吃的鸡鸭鱼肉等骨头可以通过动物考古学研究等。最后,任老师呼吁大家要具有文物保护意识,人类的物质遗存经历千年走到我们面前,我们没有理由让它在我们手中毁灭,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活起来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图片9.png

任亚飞老师讲授如何进行考古发掘


最后,靳万莹老师总结了本次主题实验课程的所有流程,肯定了同学们在参与课程中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在学习和研究中要“知行合一”,敢于探索。本次课程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老师和同学们都收获满满,惊喜连连。

在此,感谢靳万莹老师近一个月来筹备策划和精心安排,感谢国际班家委会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历史科组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老师、同学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


图片10_meitu_3.jpg

全体师生合影


扫一扫分享本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