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学科素养,生物科组开展组内教学研讨活动

2019-06-18

近日来,2019年全国卷高考题以其新颖灵活的风格引起网上热议。具体到生物学科,广东使用的全国卷一试题要求设计实验,着力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现学科素养。在命题稳中求进的导向下,高中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深圳中学许轲博士结合选修一《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材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课堂开始,许轲博士巧借镰刀型贫血症这一学生们熟悉的血液病,提问如何验证该病机理,创设情境引入基因测序、蛋白提取分离与结构分析三项生化基本技术,为同学们理解与应用技术提供了情境背景与迁移范本。随后,许博士以血红蛋白为例,着重介绍了蛋白提取分离的各类生物技术。在讲解原理的同时,许博士着力构筑知识间的联系,讲洗涤则深入介绍内环境的缓冲溶液,讲透析则温习渗透作用的条件与规律,讲色谱则援引叶绿素提取分离的层析原理,讲电泳则回顾蛋白的结构特点,将三册必修的重要概念浓缩在一节实验课中,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科的整体结构,用具体实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体现出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学科素养与体系化的教学理念。最后,许博士介绍了镰刀型贫血症患者血红蛋白的结构特点,回归导入案例,展现这一荣获1962年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帮助学生理解蛋白提取分离的意义,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课堂收尾在一道联系遗传学的习题上,巧用迁移,为学生创设应用所学的情境。

sdfsd.jpg

课后研讨中,许博士创设情境注重拓展的教学设计获得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老师们就教学设计、教学技巧等问题展开了讨论。郝昀老师基于实验教学经验,补充了透析实验的操作细节。佘登映老师深入情境创设案例转化的教学过程,主张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从被动输入转向主动输出。刘越老师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了今后高考的考察方向,强调了原理教学在实验课上的重要价值。研讨过程中还讨论了迁移问题的细节表述、课堂提问等教学实施技巧。

许轲博士是今年新引进的高素质人才,高中阶段曾荣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一等奖,保送进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北大完成了本科与博士阶段的学习。

科组的发展得益于朱华伟校长等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优秀师资的引进、平台的搭建、实验室的升级改造,课程开发优化等方面,都显著增强了生物学科的综合能力。
        本次活动生物科组老师们积极参与各项听课评审工作,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充分体现生物科组秉承的良好交流学习传统。本学年生物科组已多次开展听评课与外出培训活动,更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相互砥砺的机会。


扫一扫分享本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