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我校代表队荣获化学新星挑战赛冠军

2019-03-26

323-24日,由英国皇家化学会和北京化工大学、英国素质教育发展认证中心(ASDAN)中国办公室联合举办的“2018-2019化学新星挑战赛”决赛在北京举行。预赛时,全国共设有华东、华北、华西、华南、华中5个赛区。有来自全国270所重点中学如北大附中、南京外国语、唐山一中、华南师大附中、山东实验等名校的1151支队伍,超过4500名同学参加了预赛。

根据比赛规则,共有来自全国五大赛区的60支队伍(232名参赛选手)获得金奖并进入决赛。在决赛中,经过三轮实验、一天半时间的激烈角逐,最终由专家评审团评选出此次竞赛的冠、亚、季军以及排名前十的队伍,并颁发证书和奖牌。我校学生邱慧莹、刘依雨、谈逸凡、黄宇欣组成的代表队获得冠军,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戚贵金和李天民老师获“优秀领队”荣誉称号。

image.png

 “化学新星挑战赛”采用4人团队比赛方式,除考察选手的化学学科实力之外,还对团队的协作能力、短时间内的判断取舍能力、限定条件下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决赛包括三轮化学实验竞赛,每轮持续90分钟。一轮侧重考查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与实验操作逻辑和规范;二轮侧重考查实验结果;三轮侧重考查实验设计。我校学生在比赛中积极尝试,勇于创新,以扎实的实验操作、大胆的实验设计、灵活的处理方案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

image.png

比赛间隙,学生聆听了由英国皇家化学会北京分会主席、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Prof. David G. Evans主讲的“化学的无穷魅力”讲座,进一步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提升了化学实验设计能力。

image.png

在此,学校向以上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向戚贵金老师、李天民老师、陈亚玲老师、孙剑鹏老师、杨平老师以及化学组全体教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学生参赛感言

邱慧莹

其实这次能够在RSC3获奖也是意外之喜,高一的时候就已经跟亮神参加过初赛,两个人拿了金奖,但是因为别的原因没能够去到决赛,就觉得挺遗憾的。这次和之前化竞的同学还有两个化竞的学弟再组队参加比赛,也算是化竞的一个传统继承吧。我们去参加决赛也都是抱着去玩一玩、重在参与的心态。但如果说我们是靠运气才拿到这个奖,那也不尽然。虽然有运气成分,比如第一题测活化能答案是53,我们测出来是54.4。更重要的是我们组的团队合作非常好,因为都是一起搞了一两年竞赛的同学/战友,关系非常好,之间都很有默契,即使没有分配任务也都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没有人是在旁边闲着的,打杂也好,误差分析也好,平行实验也好,都是精诚合作的结果,最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两个很巨的化竞学弟在这次比赛中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我也很感谢我的队员们,没有他们也无法取得这样的成绩,也要感谢戚贵金老师、李天民老师牺牲个人时间为我们准备比赛前的实验练习和带队比赛。没有比赛前一个月就开始的实验磨合,我们也无法在比赛中如此顺利地完成试题。无准备则无收获,我在上次的UKCHO就吃到了这样的教训,也就知耻而后勇,尽人事以待天命了。在公布获奖名单的时候,我们都很淡定,因为我们始终都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觉得尽力就好,体验过了就行。当念到我们的名字时,我们虽然感觉些许意外但也顺理成章。最后,还要感谢陈亚玲、孙剑鹏两位教练在我们的化竞学习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宇欣

这次比赛拿了第一感觉还是有点运气成分吧。第一个动力学实验时间来不及,五组数据只描了三个点但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效果很好,算活化能的时候也没来得及取平均,随便用了两个点算结果还挺不错。当然,小组内默契地合作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总结了前两次实验的一些问题后,我们终于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最后一个实验。创意也很重要,因为实验的仪器实际上都不是传统的定量分析仪器,所以需要发掘出这些有限仪器的用途,尽可能的去减小误差。这些都是国内学科竞赛所不能带来的收获。总之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比赛。

 


扫一扫分享本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