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2018-12-11

      陈不思新则业难进,孤不善交则识不广。为鼓励我校青年教师可以走出校门多交流、多见识、多思考、多长进,11月30日,我校选派了语文、化学和地理三个学科的三名青年教师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加了主题为“聚焦自主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此外,来自上海、广州、长沙、武汉、东莞等地的几所重点高中的老师和专家评委也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大家热情交流,共同碰撞教育的智慧火花。

    “真理来源于实践,精华出自于交锋”,我校三名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展示了深中风采。

李幸.jpg

语文科组李幸老师:

探索新课标下的“群文阅读”     

      我校语文科组李幸老师以探索新课标下“群文阅读”的教学思路与方向为目标,由文本出发,联系当下社会生活,拓展了阅读教学的外延。在课堂上,李幸老师注重学生的充分讨论和观点表达,充分落实了核心素养的要求。正如王士荣老师的点评,李幸老师侧重于文化熏陶,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观引领和育人作用,贯彻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张佩值.jpg

化学科组张佩值老师:

将实验研究与学习思维相匹配

       我校化学科组张佩值老师以《铁的重要化合物》为课程主题,以化学实验为教学载体,以生活中常见的补铁药物“硫酸亚铁片”为研究对象,将实验研究过程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好地融合,通过细致的教学处理突出了实验探究和教学的重点。张老师注重将实验探究过程与学生生活、学习的思维方法相匹配,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地去有所学、有所长。广州教研员王季常老师和与会的其他教师对张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生动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张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较好地平衡了核心知识的习得与问题解决两个方面,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邢秋菊.jpg

地理科组邢秋菊老师:

课本内容和生活地理相结合

      我校地理科组邢秋菊老师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为主题同与会专家和教师们进行了教学交流。邢老师的地理课堂很好地结合了现实生活进行教学,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课本内容和生活地理相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促进了学生对地理兴趣的培养。正如曾玮老师评价的那样,在老师与学生首次见面的课堂上能够做到师生关系亲密、融洽实属不易,课堂上能够很好地突出重难点、课本知识有效整合体现了老师的教学功底。

 

      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前期准备中,三个学科科组的各位老师积极参与、试听,分享自己对于教学的思考,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让年轻教师收获良多。各学科科组内进行知识交融、灵感碰撞,不仅增进了专业方面的交流,从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上都给予教师们很多启发,也增强了科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本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深圳中学青年教师过硬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同时,该活动为我校提供了与兄弟学校交流切磋的平台,为教师们共同探讨核心素养理念下课程教学改革之路提供了契机。精彩的讨论与点评也进一步引发了大家对新课程标准下各学科教学的思考,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文字整合 | 张佩值

图文来源 | 语文、化学、地理科组


扫一扫分享本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