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2
视频解读: https://v.qq.com/x/page/l0627wfw6u8.html
项目背景
在建校70周年之时,深圳中学全力推进学校内涵深度发展,明确提出未来发展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中。
一流的校园环境是深圳中学建设世界一流高中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深圳市政府非常重视,也非常支持深中的发展,正以高水平、高标准推进学校硬件建设。按照市政府“十三五”规划,泥岗校区建设纳入市政府重大项目工程。当前,学校总体改造进入关键阶段,这是新一轮高规格、具有深中特色的校园建设,必将极大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深中泥岗校区的建成,将是深中迈向世界一流高中的重要一步。
打造一所具有深圳特色、代表中国高度、与国际交流对话的学校是泥岗校区项目建设的明确目标,为了使泥岗校区领跑中国校园建设,“酿造”名副其实的“未来学校”,深圳中学与工务署、设计单位进行多轮研讨,设计方案不断优化。
为了使深圳中学泥岗校区的建筑设计、建设质量符合深圳市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定位,达到国内外教育先进城市的水平,市政府领导建议泥岗校区项目要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标准定位;同时市发改委、市教育局等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积极要求项目增加建设一层地下室和地上建筑的建设方案,以进一步最大化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在建设风格上,学校提出规划设计要有深中文化和深中特色的传承。
市工务署根据各方建议,组织多家设计单位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梳理、优化,最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优化方案脱颖而出。2012年3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旧址移交深圳中学,经过多方努力,深圳中学泥岗校区已于今年春节前开建,预计2020年秋季开学,在整个规划建设过程中,设计方案反复讨论,几易其稿,神似美国斯坦福大学,看过设计效果的很多人都评价说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校园”。接下来我们为大家展示优化方案的细节品质。
位置面积
地点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泥岗西路1068号,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原校址。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02643.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0117.1平方米,是一所包含75个班的高级中学。建设内容包含资源中心及学院楼,STEAM活动中心,宿舍及食堂,文体楼,游泳池及辅助用房,风雨连廊,室外体育设施工程,室外配套工程等。
设计目标
打破传统高中校园建设模式,实现规划理念的七大突破。
01科学与艺术并重
从单纯应试教育学习的地方转变为师生学习、生活、成长一体化培养的校园。使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并重,通过艺术、实验等课程全面加强人的发展,使学生能自主发现和实现个人的潜能。
02发展与创新并行
从同质化的规划建设和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为因地制宜的校园规划建设和个性化教学发展模式。
改变传统规划设计“千校一面”的校园建筑和景观,结合当地环境和教学特点进行创新设计,包括适应大、中、小班制、教师团教学、学生自主选择教学进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可能。
0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从高、低年级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疏离转变为伙伴交流,共同成长的发展策略,构建亲密型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
以课程体系为单元,高、低年级学生混合分布,办公区与教学区二位一体模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04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从忽视低碳和环保教育转变为培养适应于未来社会的低碳达人。校园规划建设整体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进行建设,并结合所应用的多项技术开设环保课程;利用智慧环境资源监控系统和碳积分管理等手段,培养师生的低碳习惯。
05新型科技手段应用
从与信息时代先进技术的脱节转变为构建智慧型校园。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创新与整体发展的系统;发展深圳中学研究性教与学网络平台和网上深中学堂等。
06共享共生的理念
从封闭式校园建设与管理转变为开放共享的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强调共享和交流,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优化校园管理模式,将创新体验中心等设施分时段分区域向社会开放,与周边社区和谐共处。
07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从规划与发展的疏离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在规划设计中为学校二次发展留有充分的弹性空间;结合师生实践发展课程,对校园空间不断地进行再次创造。
设计理念
1营造典雅的学院氛围
学院氛围
泥岗校区的校园设计努力营造能激发师生交流、探讨、思考、研究的空间场景,理性典雅的学院氛围、自由浪漫的艺术空间,环境本身的感染力无声无息又无处不在地浸染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而这种影响,会在人的精神里,埋下智慧的基因。
2创建花园中的校园
创造性地将建筑功能托举至二层以上,首层形成连续不间断的灰空间,建筑与自然在此消失了界面,再利用资源层屋面的连续空间,形成三层的屋顶庭院,每组学院都被侵泡在绿意盎然的自然之中。
地面与地上两组庭院通过开放的阶梯连为一体,整个学校变成一个巨大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花园。
屋顶花园
3 打造礼序空间
泥岗校区打造有人文情怀的校园灵魂空间,在校园的核心位置,设置了2500平米的校园中心草地,由四个学院和图书馆环绕而成,这里将成为深中学子永远铭记的精神空间。
中央大草坪
一心二轴
校园里还有两个特别的轴线,它们分别是精神轴和启智轴,叫做“一心二轴”
精神轴——有仪式感的精神轴线:
沿着贯穿南北的中心轴线,从校门前区、入口广场到达中心庭院,再进入STEAM前广场、河岸公园,对于来访者,环境由严谨有序到自由烂漫展开一个个空间序列,人的心理也会随着环境氛围的变化,经历由肃穆到舒缓的精神历程。
对于学校师生,序列上的每处空间都具有特定的功能意义,梦之门、习之堂、智之院、趣之园对应着激励、学习、求索、休憩等师生们每天生活的主要行为,功能性与精神性在此空间序列上高度统一。
一心两轴
启智轴——充满活力和生活气息的启智轴:
启智轴的两端分别连接着运动区与宿舍区,这里将是学生们课余时间穿越与活动最频密的区域。通过设置开放的阶梯、屋面的天井、空中的花园,师生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地放松,或席地而坐或嬉笑打闹,让同学们在玩耍与快乐中学习。
4传承深中精神
深中精神是中国的、深圳的、深中的文化精神的高度凝结。以中国古朴的自然观和仪式感的建筑空间来表达中华文化的博大(天人合一,空间礼序),以抽象的建筑符号和建筑特征表达地域文化的传承(镬耳墙、骑楼、天井),以深中有记忆感的文化符号(凤凰木、校徽、樟树林)来延续深中的精神传统。
深圳中学的精神传承
总平面设计布局及创新
根据基地情况,总平面布置有以下创新:
(1)动静分区
(2)高效集约
(3)环境友好
地下停车场服务社会
地下二层对社会开放,满足教师停车需求,家长接送学生及社会使用要求,同时设置单独出入口保证校园安全。
地下室接送区域减缓道路压力
在地下一层设置学生接送区,满足高峰时段通行及短期停留的空间,减缓对周边道路的压力,完成学生接送后,从场地西侧出入口驶出。
功能布局
教学区-打造师生共享空间
通过对新的教学空间及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在校园空间规划上舍弃了传统校园分散布局的空间模式,通过整体设计及空间竖向叠加整合,将四大学院楼与资源中心整合布局。
学院楼
四栋学院楼在总图上相对独立,拥有各自的领地,各自有归属感的差异性空间与建筑特征。空间开敞通透,符合南方的气候特征,公共走道与开放式交流空间串联,提高学生课间交流的舒适度。
学院楼室内
资源中心、图书馆
资源中心在水平向将四栋学院楼彼此连接融合,成为学生教师生活与学习的共享客厅,而图书馆则是资源中心,图书馆环状围合中心花园排布。确保大部分的阅读空间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花园景观。
资源中心室内
架空层、屋顶花园
资源中心底层的架空空间,不仅成为适应南方气候、低碳舒适的风雨走廊,以及更多的校园活动场地,为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供了遮风避雨的灰空间;屋顶花园的设置也将绿化景观在校园规划中进行了充分的展现,拓展了学生活动的空间,也加强了学院之间的交流学习。
屋顶花园
生活区-创建丰富多彩的生活小镇
宿舍
布置在教学区的北侧与东侧,在扣除河道范围及地铁控制范围之后剩余的有限空间内,以最集约的方式布置4栋高层宿舍楼。
宿舍楼每栋下半部分为男生宿舍,上半部分为女生宿舍。平面布局结合岭南地区气候特点,通过平面开口设置天井等手段,最大限度的实现南北通风。
学生宿舍
STEAM活动中心
教学区中轴线北侧布置STEAM活动中心,成为连接宿舍区与教学区的空间驿站。成为学生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精神场所。
STEAM活动中心
食堂
两个食堂均靠近生活区后勤入口,便于学生就近进餐。宿舍首层的架空空间以及食堂,多功能中心组成了内容丰富的生活小镇。
对食堂进行了功能整合,一层食堂的部分空间改造成包房的形式,通过内外都设计开启门,非就餐时间段通过外面开启,可变成学生社团的活动空间。生活区的二层架空层也可变成学生社团的活动空间。
学生餐厅
运动区-营造综合教学生态系统
运动区整体布置在校园西侧,以避免西侧北环大道及西南侧北环泥岗立交对教学区的噪音干扰。南北向布置400米运动场及篮球场。
文体楼及泳池
在运动区南侧布置文体楼,底层为架空层,二层为室内运动场地,屋顶布置露天网球场。
文体楼篮球场室内
风雨连廊
低碳舒适的风雨连廊,长达150米,提供了更多的校园活动场地,为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供了遮风避雨的灰空间。
为学生活动提供更多方便,相比普通体育场馆等大大增加了使用效率,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营造优质的综合教学“生态系统”。
风雨连廊
微马跑道
利用生活区景观跨河设置环形慢跑道,增加学生课余的运动活动空间。结合河道景观,使得更多的学生爱上跑步运动。
下面再放送一波设计效果图
室外景观效果图
室外景观效果图
室外景观效果图
室外景观效果图
室外景观效果图
室外景观效果图
室外景观效果图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