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
2017年11月28日下午两点, 前美国奥数队领队、总教练冯祖鸣博士莅临深圳中学指导数学竞赛工作,并给学生上了一节有趣味、有深度的数学课。本次活动由朱华伟校长主持,多位数学科组教师到现场观摩学习,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氛围十分融洽。
冯博士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哈克尼斯圆桌讨论法,课堂以问题讨论为主,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提问,也都可以随时作答。他讲得不多,也不直接告诉学生对错,而是让同学们去试,去纠正,在他们束手无策时才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引领他们逐步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
冯博士强调,学习数学重要的是要有原创力,这种能力是必备的,我们不能被动的接受书上的结论或证明过程,也不能太习惯被动等老师给问题,给公式,而不去自己创造。学习数学更不能只依赖上网直接查询所需要的结论,否则就如同拿着一根拐杖永远不能独立行走一样。我们更应该重视主动研究探索结论或证明过程的由来,并且要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冯博士的课堂引入非常好,很简单,就是从当下出发:“朱校长说我从美国不远万里来到深圳,那么这个“万里”是多远呢?”他给学生5分钟思考时间,要求列举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资料(比如数据和假设前提)和一些可以延伸的问题。
然后,他带领着同学们体验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计算地球上的两点直线距离到计算球面上任意两点的球面距离、从特殊时刻动点所处的位置到任意时刻动点所处的位置、从球坐标系到空间直角坐标系,本已获得答案,却又来了个大翻转,推翻了最初的假设,启发学生学会质疑,然后猜想,再到结论¼整节课,学生们都在冯博士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和尝试,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最后,冯博士介绍了最近美国比较热门的一个关于数学期望的问题: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平均需要掷几次才会掷出6?假设13亿人在一个房间里掷骰子,掷出骰子的数字是奇数的人就要离开这个房间,那么根据剩下的人记录的点数计算平均掷几次可以掷出6?这个问题新颖,有趣,老师和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讨论,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最后冯博士给出答案是在1和2之间,具体答案,留给大家继续讨论。你想到了吗?
冯博士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注重引导学生们体验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而且注重渗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意识以及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课后,有位同学分享道:冯老师的课让他意识到数学的价值不但在于构建基础学科的体系,更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许多看似显然的结论值得我们运用数学严密的逻辑思维去反复推敲琢磨,整个过程觉得非常有趣,愿意学下去,愿意做下去。
张老师分享道:冯老师的课深入浅出,课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挖掘问题,启发学生通过了解数学发现和发展的历史,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冯老师的课堂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和反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吸收,也有生成。冯老师的数学课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哈克尼斯圆桌讨论法对老师自身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能检验教师教学的用心程度。针对学生现场提出的疑问,冯博士不仅有见招拆招的本事,还有引导学生完善解法的细心和耐心,更有形散而神不散的把控整体教学节奏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撰稿人:刘亦俊
2017年11月28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