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 2017-01-19
我校学生提出设立“掉头湾”课题获政协委员点赞
当车辆行驶在双向四车道的道路上需要掉头时,不少司机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转弯、倒车、再转弯才能完成一次掉头,不仅影响了被掉头车道车辆的正常行驶,而且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深圳中学的一群学生发现了这一生活中的问题并成立了课题组,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查,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设立“掉头湾”的解决办法。在刚刚闭幕的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期间,这群孩子将建议提交给了长期关注深圳交通的政协委员王雪,向“两会”建言,课题获得政协委员点赞。
上学路上发现车辆掉头难题
深圳中学高一(13)班的胡镕博是这个课题组的发起者,他告诉记者,在他上初中时,他的爸爸每天开车送他上学时就要经过一个双向四车道的掉头路口,几乎每次爸爸都没法一次性地完成车辆的掉头。“2016年初还在初三时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没想到,到了高中,在离学校大门很近的位置又有一个几乎相同情况的掉头路口,需要每天经过。”胡镕博说,由于无法顺利掉头而导致道路经常出现拥堵的状况,甚至还会引发交通事故。
胡镕博发现,深圳有很多地方尤其是老城区是双向四车道的道路,车辆在掉头的时候就会经常遇到无法顺利掉头的问题,然而有的地方道路再宽一点,掉头难就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升入高中后,胡镕博开始组织了一群同学成立了课题组展开社会调查,他们在多个类似的路口蹲点、拍摄,并记录车辆通过的时间,分析数据,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地“演练”反复测算拓宽空间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反复观察、拍摄后,去年10月,胡镕博进入了实地“演练”阶段。在一个空旷的地方,胡镕博让爸爸开车在划好的“道路”上反复进行转弯掉头的实验,最后得出了一组数据:只要在被掉头车道往外拓宽一个长5.5米,宽1米的空间,就完全可以解决双向四车道车辆顺利掉头的难题,为此课题组给这个空间命名为“掉头湾”。
“车辆如果能顺利掉头,整个掉头过程只需数秒,然而,如果要倒车的话,通过的时间会大大增加到半分钟甚至更多。”胡镕博说,如果能够在道路上开辟出“掉头湾”,车辆通行的效率会大幅度地提升。为了更好地解说这个问题,胡镕博还专门制作了一个模型,用机器人做车辆,按现场的实际情况编程来演示说明解决双向四车道一次性掉头难的情况。
政协委员点赞课题有社会责任感
该课题组的指导老师麦志彪告诉记者,当前很多学生的创客项目实用性都不强,可参与度不高,但是这个项目很接地气,具有现实意义,这是难能可贵的。“中小学生的项目大多从个人出发,很少能考虑到公共利益,所以我认为这几位同学的思路开阔,且具有社会担当。”麦老师说。
日前,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期间,胡镕博和同学们一起将建议提交给了长期关注交通问题的王雪等政协委员,对于孩子们的观察和调研,王雪也是竖起大拇指点赞。“在学习之余,孩子们还花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拍摄、收集大量材料和数据,他们关注民生、关注交通,有社会责任感,值得称赞。”王雪建议学生们,在接下来的调研中将行人路权、安全等因素也考虑进来,在数据的采集和汇总方面尽量多样化,将方案尽可能地优化。
转自深圳特区报
胡镕博实地“演练”采集数据
胡镕博和同学们一起制作机器人和模型演示解决方案,图中橙色区域为倡议设立的“掉头湾”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