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 2017-01-15
敢为人先?自由自主?海纳百川?
深中人,你心目中的深中精神又是什么?
一所办学近70周年,被誉为“深圳基础教育长子”的省重点中学,一所以自主、创新的校园文化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的名校——即将迎来她的70岁生日,尽管深中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文化,但正如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深中人眼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深中。办学70年,深中的育人经验、办学特色、师生情怀、校园文化等等,都值得梳理和总结,并最终提炼为深中的核心精神,作为支撑、引领一代又一代深中人不断进取的基石与灯塔。
那么,深中精神最本质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作为学校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深中校缘行”前两次是“走出去”的活动,希望通过对优秀校友、校友企业的走访,为深中精神的总结与提炼提供灵感和借鉴。而1月14日下午举行的第三场“学生领袖团拜会”活动,则以别开生面的方式邀请我们的历届优秀校友们来一场“头脑风暴”。
此次活动,24位届别跨度达40年(1974-2014)的往届学生领袖受邀来到深中,与学校领导、老师相聚一堂,共叙别情,共同探讨什么是深中精神。深圳中学校长、深中校友会名誉会长赵立,深中副校长邢向钊、王东文、宋德意、校长助理韩晓宏以及校友会副会长魏尚平等出席活动。
校友们究竟为深中精神做了怎样的定义?一起来看看——
校友:来母校前特意找了红衣服穿
参加这次活动的20多位深中校友,跨度从1974届至2014届,他们当年都是深中的学生会干部:学生会主席、副主席或团委书记、副书记。有的在深中读了3年,有的则读了6年。现在,除了个别大学在读外,大多都已事业有成:他们有的是公司老板、企业高管,有的则是公务员、教师等等。无论身处何位,对母校,每个人都充满了难以割舍的情谊,对于此次重回母校都兴奋不已。
“今天来之前特意在家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件红衣服。”1989届校友、当年深中团委副书记黄琪校友笑着说,来母校她一定要穿得喜庆一点,“对母校的感情,真的觉得还和以前一样亲切”。
尽管毕业多年,但作为曾经的深中学生,仍然引以为傲。“我在北大读书时有一个深中圈,别人听说是深中毕业的,都会对你高看一眼。”2003届校友张志凯说。而和他同届的校友陈翌良则说,他当时在中山大学时,学校1/3的学院学生会主席都来自深中。
赵立校长:大家的智慧或将呈现在校门上
团拜会由深中校友会副会长魏尚平老师主持。他说,把各位校友请进来,共同探讨何为深中精神这一话题,这是深中建校70周年来的第一次,也是“深中校缘行”“请进来”的第一次活动。对“校缘行”活动,赵立校长极力推动支持,每次活动即使再忙,他必定到场参加。
赵校长在讲话中首先对大家回到母校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深中70年的发展历程,应该不断去寻找共同记忆,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必然是在座各位学生领袖们的。
“大家提到清华,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提到北大就会想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而深中还无法做到这一点。”赵立说,深中一直以培养优秀学生为目标,深中学生受到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浸润,具有一种特质,现在是时候对深中精神做一次深度提炼了。
“70周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希望深中的70年,能寻找到与其他学校最大的区别之处。我们的校友,你们作为深中学子的杰出代表,不仅了解深中,而且经过社会的磨砺,视野更广,希望把你们的智慧融入到深中精神里面。”赵立校长说,大家共同探讨,以求找到真正可以概括深中精神内涵的、可持续传承下去的东西。以后,深中精神或许还会呈现在深中大门上。
大讨论:到底如何概括深中精神?
对于赵立校长言辞恳切的发言,大家反响强烈,纷纷踊跃发言,谈自己心目中的深中精神。虽然因为中间拍照留影,会议场地从圆桌会议室搬到了成美楼,但丝毫没有影响校友们思考的连贯和深入。大家的思维随着发言人的思维运转,每个人的智慧又经过另一个人的检验,其中穿插着个人在学校时的故事和感悟,真可谓字字珠玑、感人至深。在有些个别用词上,大家甚至还产生了小小的争论。校友们为深中精神思考的深入与用心可见一斑。
87届校友冯炼华认为,深中作为全国最优秀人才的汇聚之地,可以为国家民族带来更大荣耀,深中精神的立意可以更加高远。他举出宋代理学家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作为参考。
而2014届校友,3年前曾邀请8个国家的高中生来到深中参加先锋中学生国际圆桌会议的孙媛校友则认为,一个不安分的、不甘平庸的人,应该是深中人的品质。
1997届校友张颖认为,深中精神可以用三个词概括:实干、包容、卓越;1999届校友段国庆则以团结协作、终身学习和追求卓越来总结;而2003届校友陈翌良则认为,深中的学生是特别自由的,有自主权利的,应该用自由、自主来概括;1989届校友黄琪认为深中精神是百家争鸣、海纳百川以及自强不息;2005届校友贺曦认为,大家所说的深中精神里,最重要应是创新。1985届校友秦敏聪认为深中精神是开放进取、独立自由。
除了校友,深中的老师们也加入了讨论,郭本龙老师认为,深中精神就是四个字;敢为人先;而王粤莎老师则进一步拓展成为16字: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独立自主、多元发展;邓海清老师从自我检讨的角度说,深中学生对传承深中精神更给力,甚至超越了老师,老师应该更多地在此方面做思考。
时间不知不觉过了晚上6点20分,而发言者还意犹未尽。魏尚平老师表示,关于深中精神,学校还会进行深入广泛的讨论,学校将为大家开辟一个网上讨论平台,校友们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真知灼见,都可以在网络上继续讨论和呈现。
在团拜会活动中,校领导与各届的校友代表在凤凰木旁、成美楼、校门前合影留念,并送上新春的祝福。
附录:校友们关于深中精神的讨论内容
1987届校友冯炼华:我在香港、海外走过很多地方,发现深圳是最有活力的地方,即使与硅谷相比也毫不逊色。可以说很多全国的优秀人才都来深圳了,而他们的子女,最优秀的都在深中,这样一所优秀的学校理应为国家为民族带来更大的荣耀。宋代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深中标签是历届校友沉淀下来的,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深中精神应有更高的立意要求,但也要脚踏实地。深中校友可以组建一个更大的平台,希望我们这样的聚会能一直持续下去。
2014届校友孙媛:深中让我从一个求安稳的女孩子变成一个不甘平庸的女孩。一个不安分的、不甘平庸的人,这应该是深中人的品质。当年我顶着非常大的压力,创办了“先锋中学生”国际圆桌会议,邀请了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高中生,成立先锋中学生国际联盟。我们制定架构、联盟章程,还拉来30多万元的赞助。可以说圆桌会议是我的第一次创业。我学会了敢想敢做敢拼。离开深中以后,有一段时间我很低落,但后来我又开始慢慢重新燃起斗志。我觉得,深中精神就是:无论任何时候,都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永远都不服输、更努力。
1997届校友张颖:我想深中精神应该是三个词:实干、包容、卓越。习近平总书记元旦致辞提出“撸起袖子加油干”,我觉得深中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做的,这是实干。而包容,刚才孙媛学妹能举办那么大的一场活动,作为高中生为什么可以?这是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使她没有顾虑不畏难。深中的多元包容精神让同学们勇于表现自己。卓越,深中在深圳那么多年一直是领头羊,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使得一代一代深中人不断自我超越。
1999届校友段国庆:深中精神的载体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一代代的传承,我们校友之间有强烈的校缘情,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对深中都有很强烈的认同感,愿意互相帮扶。这是深中人的团结协作精神。
第二点是终身学习拼搏精神,不仅仅是本科学习,还有硕士以及参加工作以后,不与时俱进,很快就会被淘汰。
第三点就是卓越。老板为什么喜欢用深中人,原因就是深中人追求完美,在各个领域都是如此,而且还很敬业。
深中邓海清老师:我来深圳24年了,在深中做老师11年,从来到深中,我才开始思考教育的问题,特别是王峥时代,他推行的教育改革理念让我有更多思考。我在网络上写过两篇很火的文章,一篇是《我为什么推荐深中》,另一篇是《王峥——一个时代的领舞者》。深中的教育是具有引领作用的。我觉得对深中精神的传承,学生其实是超越老师的,所以老师应该思考如何引领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这些年我一直带高三,经常向学生灌输校友事迹,让他们以优秀的校友为榜样,这些比让他们做习题有用多了。
1989届校友黄琪:首先我们应该清楚优秀的人身上的特质都是相近的。我认为深中的精神就是允许百家争鸣,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记得在高一的时候,我们作为改革试验班, 可以想象89年的时候改革实验班顶着多少压力。我们高一高二只学古文,不学高考要考试的教材,一堂课我们学生上去演讲都需要半堂课的时间。这样改革的结果就是我的演讲能力大大提升,让我至今仍受益匪浅。当时许多家长都在背后抗议,也有很多学生去写大字报。但学校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的步伐。学校完全给你这么一个平台,不加限制。
如果还有一个词就是自强不息。深中人都是在平凡的岗位绽放出火花,像我们那一届的“深中七君子”,马化腾他们,创业过程都是十分艰辛的,我自己开始做证券11年,后来自己开了珠宝公司。我觉得就是始终自强不息,坚持一个目标不断追求,才能成功。
深中郭本龙老师:深中精神是非常有必要提炼的,它能提升凝聚力,找出深中人的共性,深中的个性。深中精神就是敢为人先。很多老师也是一直坚持这个理念的。我们这一代的很多老师都是来自内地,从内地来的很多老师,谁不是坚持下来才能在深圳站稳脚跟?这就是深中精神。
2003届校友陈翌良:关于深中精神,我想提出不一样的观点,我认为是自由、自主。自由就是给学生选择学习和发展兴趣爱好的自由。自主就是学生有自己做主的权利,而不是老师、学校让你做什么才做什么。深中虽然有很多卓越的校友,但深中并不是一所贵族学校,她始终有义务教育的任务在。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马化腾,但是会促使大家自我提升。所以,我认为,卓越的提法是否要求太高了点?
1985届校友秦敏聪:强调深中的价值观和精神,回避不了外界的环境背景,回避不了深圳。深圳是多元和开放的,开放多元才有活力。深中现在虽然才70年,但精神应该要持续100年、700年,像英国的牛津大学一样。我很看重独立思考的品质和能力。我想如果给深中精神一个定义,就是开放进取、独立自由。
2005届校友贺曦:我觉得深中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虽然这个词已变成一种运动式的口号,所以很多人都麻木了,忘记了它本来的含义。刚刚89届黄琪学姐讲的故事让我很感慨,原来深中一直有这样的基因,才会有这些改革创新的想法涌现。深中不仅是全深圳最优秀的学校,还要成为一所伟大的学校。需要继续敢为人先、不拘一格的精神,总结过去的经验,最终走出一条适应东方文化的教育之路。
深中王粤莎老师:我在深中当了6年学生、18年老师。如果让我定义深中精神的话,如果是8个字就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如果是16个字就在此基础上加上独立自主、多元发展。
2008届校友马斯晓:我们公司的logo,借用了keep looking don’t settle(坚持寻找,不要停下来),这是乔帮主的名言。我觉得这对深中来说也非常适用。我当时刚进深中时在超常班。给人的印象是这是个只知道埋头苦学的尖子班。但是我们仍然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我甚至还搞了一场化妆舞会。深中一直都让我们自己去探索各种可能性。我在深中之后去了港大、复旦读书,我觉得,这大学的氛围与深中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深中学生到大学是无缝对接的。深中这三年,从个人的底色来说,她奠定了你一生的气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