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 2016-10-19
综合实践科组参加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并获奖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构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将有助于学科边界的软化以及 “跨学科”的整合。加强对课程建设综合化发展趋势、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关注,将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新的契机。
10月13日~10月16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十四届研讨会暨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研修班在苏州召开,我校综合实践科组李曦、马小红、李枫、徐丽琼四位老师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在总结反思前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的关系,深入探讨实践教育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与发展方式,并研制实践能力的表现性指标,具体化实践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能力指标、行为表现性表征。
在本次研修班中,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曹志祥主任提出了发展核心素养对未来学校的新要求。教育与社会变革是相伴随的,目前的教育标准化方式是存在问题的,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多的体现差异化、私人定制,更加的重视深度学习、沉浸学习和场景学习,未来学校如何体现教育理念,教育装备如何改变教育都是需要深刻思考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元祥教授就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之间的关系展开报告。他提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要结合具体的领域、具体的情境展开。核心素养的发展必须依靠课程化、过程化和国际化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要有深度(开展研究性学习)、广度(要融合其它学科知识)、温度(引发学生的情感,获得高峰体验)。
来自加拿大的德文博士和台湾的施红朱、美国的安德鲁展示了三节观摩课,他们的课堂结合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探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和方式,给参会代表带来了文化冲击,原来实践课还可以这样上,提供了新颖的教学方式。
沈旎老师分享了综合实践活动关键能力表现性指标的作用和设计维度。姜平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享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几点体会,冯京广老师也结合自身在新乡的教学实践为我们介绍了如何建构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
在研讨会期间,实践科组老师提交了多篇案例报告并获奖,徐丽琼老师提交的《深圳中学综合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荣获一等奖,徐丽琼、李枫、李曦老师提交的《深圳中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荣获二等奖,李枫老师提交的《“抽样”技术在调查研究中的运用》荣获三等奖。
深圳中学综合实践科组
2016年10月18日
与加拿大星火探索中心课程部主任德文博士合影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