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 2016-07-16
2016年7月16日上午9点,2016年先锋中学生国际联盟峰会在深圳中学雍睦堂隆重召开。
深圳中学于2012年创办了“先锋中学生国际圆桌会议”,致力于为各国家、各地区优秀的高中生提供观点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2012年,第一届先锋中学生国际圆桌会议以“先锋中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探讨青年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肩负使命,实现卓越发展,会上,30所先锋中学生联盟学校共同签署了《2012年先锋中学生国际圆桌会议大会宣言》。2013年,第二届会议主题为“一所理想的学校”。2014年,第三届会议主题为“创新公益——践行改变世界”。2015年,第四届会议主题为“一带一路,21世纪的机遇”。
今年,先锋中学生国际圆桌会议更名为先锋中学生国际联盟峰会,会议主题为“E-ducation——教育e时代”,这个主题是先锋们一贯的“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主题的延续,更是着眼于世界,着眼于未来。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英国Roedean school、加拿大Columbia International College、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海格致中学、湖南师大附中、山东省实验中学、哈尔滨十三中等16所国内外中学的38名优秀中学生参加。
在开幕式中,王东文副校长代表主办方表达了对与会嘉宾、代表、志愿者的欢迎和感谢,更表达了对先锋代表们的殷切期待——“先锋”代表着第一个,代表着使命、担当与超越,代表着做未来世界的领跑者,在这个时代,我们身处的教育环境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浪潮,我们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来推动教育的进步,这不仅是先锋代表们需要思考和讨论的,更是他们以后要积极实践和行动的。王校长希望先锋代表们能享受深圳,享受先锋,享受合作,享受成长,将自己的所思所得运用到未来的实践当中。
先锋中学生联盟执行主席何启同学发表演讲,他充满激情地回忆自己在先锋中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在本届活动的组织、策划与执行过程中,自己及团队的成长。他强调,要永远做一个“先锋”,不能纸上谈兵,更要身体力行。
首都师范大学的刘邦奇教授为大家带来《智慧课堂与未来学习》的主题演讲,他以两本书《数字化生存》、《数字化成长》引入,呼吁先锋中学生们关注时代,关注未来。
近年来,教育不断受到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冲击,微课、翻转课堂等进行得如火如荼,基于此,刘教授比较了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的差别,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备课80%备教材、20%备学生,老师依靠经验来传递知识和方法,学生安静地听讲;智慧课堂不仅意味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这些只是形式上的创新,智慧课堂的各个阶段——备课、预习、学习、复习、评价等等,各方面都与传统课堂有本质区别。
智慧课堂从根本上是创设一种富有智慧的环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一段精彩的生命历程。刘教授强调,未来的学习归根结底是新技术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生成智慧。智慧课堂是未来学习所追求的目标,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深圳大学的曹晓明教授为大家带来《互联网+视域下的智慧教育》的主题演讲,他从Google公司的智能机器人引入,指出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互联网+”正与传统行业进行结合和改造,而传统行业发起的“+互联网”式的互联网化改造,虽然已在交通、医疗等传统领域焕发生机,但在教育领域,更多是“新瓶装旧酒”,把传统的黑板变成幻灯片,没有什么实质变化。但是,来到21世纪的我们,是否愿意让我们的孩子仍然享受与我们小时候一样的教育?
曹教授以美国项目学习的一个案例为例,又介绍了美国的一些新型学校——微型学校、混龄教学,以及蒙特梭利式教学法,他告诉同学们,智慧学习从根本上是一种个性化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它不同于传统课堂所谓的传播智慧,也不同于数字化学习的一些微观改革,我们通过智慧学习要达到的是一种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形式都可以学习的境界,我们要用技术为学习赋能。
曹教授提出,“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与传统领域的简单结合,它是一种化学反应,作为新生的、先锋的一代,你们要站在未来的角度来思考,互联网+教育到底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改变。最后,他为同学们推荐了周国平的《最合宜的位置》这本书,请同学们对“技术的位置”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先锋中学生国际联盟峰会是深圳中学学生自主发起、策划与实施的活动,体现了深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的精神,愿他们在未来能够自主发现和实现个人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尊重自然,关爱他人,服务社会,造福世界,并且乐在其中。
预祝本次先锋中学生国际联盟峰会圆满成功!
先锋中学生联盟执行主席何启同学
首都师范大学刘邦奇教授作专题报告
深圳大学曹晓明教授作专题报告
参会代表合影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