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杭州学校建设考察报告

深圳中学 2015-10-13

北京杭州学校建设考察报告

为了解新课改、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用房需求,为深圳中学泥岗校区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和经验,2015922-25日,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建筑工务署与深圳中学等相关单位赴北京、杭州进行学习考察,期间先后参观考察了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杭州第二中学、杭州学军中学等学校。深圳中学邢向钊副校长带队,李克、吴涛、姚亮、姜灵斐、陈凯等老师参与考察。回深后,参加考察的人员,进行了讨论,并邀请学术委员会郑向东、黄睿老师参加讨论。根据考察记载、讨论意见形成了此份报告,撰写过程中参考了深圳学校建设标准修订课题组报告。

一、北京十一学校考察纪要

1、学校概况

该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66号,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现为公办学校。学校占地234亩,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学校实行走班制,将4600余名学生编为一千余个教学班,是一所拥有初、高中的完全、优质中学。

2、教学用房

由于全校实行走班制,每一门学科在特定的教室上课,任何每一间学科教室可称为专业学科教室,布置风格符合该学科特色。一进入教室就可以感受到该学科气息,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提高学习效率。物理、化学、生物专业课室兼具实验室功能,学生的课桌就是室验台,教室里面摆放了实验设备,数学专业课室有三面墙都是黑板,适于演算。因专业课室不够,用板房搭建了专业课室,板房里面铺了木地板,板房外面用文字图案来美化。

每间教室大概容纳24个学生上课。为了方便学生选课及课间学生走班,每栋教学楼均设置4架电梯供学生使用。为了方便学生放置私人物品,在教室墙壁上做嵌入式储物柜,

此外,教学区域设置专门的答疑区,方便课下同学、老师互动交流。

教师办公室和专业教室合二为一,所有的专业课室都没有讲台,老师的办公桌在专业课室里面,有的一个专业课室放了两张办公桌,有两个老师在里面办公,还摆放了图书、书柜。由于学科老师不在一起办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学科之间的交流,为此,学校设置了专门的学科老师交流休闲中心。

学校技术教室设置在地下室,主要有汽车设计教室、工业设计教室、3D打印/3D设计教室等,并按功能分为探究区、实作区、创意区,按难度分为基础模块和高级模块。  

3、公共用房

体育馆内设篮球、羽毛球场。室内游泳馆为恒温池,9条泳道,每条泳道规格为50×25。另学校与校外企业合作,开设了皮划艇、马术等特色体育课程。

艺术馆里面设置各种艺术教室。其中有专业戏剧、油画、艺术中心、音乐剧教室、造型基础教室、民乐团排练厅、合唱团排练厅、录音棚、舞蹈排练厅、摄影室、乐团排练厅、书法教室。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抓学习质量的同时也支持学生的各类社团活动,并提供社团用房。目前学校已有200多个社团。

坡屋顶适当加高,用来做教师多功能办公场所。医务室建成了卫生所,卫生所设立了候诊室、诊室、上药室、器材室、药房,相当于一个小诊所。学校组织学生排练音乐剧,来作为代替传统的音乐舞蹈课,剧目是固定的,每一个剧目安排一个排练厅。

4、生活用房

一个饭堂有三家餐饮公司提供服务,餐厅设置各种特色窗口,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口味。同时,也引进了必胜客、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店。有1200个座位,学生分三批进餐。餐厅整洁卫生,装修风格让人感觉到很温馨,给学生带来家的感觉。

学生饭堂兼具学生自习中心,还设立了比平常标准高三倍的新风系统,抽除异味、油烟。饭堂的座位摆成多种形状、多种组合,营造一种学习气氛。饭堂还摆上了电视。学生充值有自助充值机。饭堂的管道被涂成绿色、红色、蓝色等,不同颜色区分不同功能。

学生公寓为6层,配置电梯。每间住4人,里面含有卫生间和浴室,学生宿舍都装有WIFI。每间宿舍的熄灯时间不一致,可根据宿舍的作息时间向宿舍进行申请调整。每层配置一个自习室,供熄灯后使用。每间自习室面积为35。此外,每层配备一个学生活动室,供学生讨论问题使用。为了安全起见,宿舍内未配置插头,每层配置一个吹风室供学生吹头发用。学校引进电子充电保险箱,学生的手机均集中充电。

学生宿舍的床是实木的,每张床宽12,一张床6300元,据说可以用50年。学校介绍说“可以让学生毕业后找到当时用过的床,留下记忆”。实木床非常稳定,铁床会晃,一次性投入很高,但从长期来看,价格并不高。

5、物质化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宿舍楼前有一排树,学校命名为“道歉树”,因为工人在晚上栽种过程当中,影响学生休息,学生提出抗议,后来总务处为此道歉,随后学生也为自己的过激言行道歉,因此命名为“道歉树”。学校提出“要让学校的一切都有教育故事”。学校是红砖外墙,2009年从国有民办回归公办时,恢复1952年建校时的风格---红砖外墙。

二、北京三十五中考察纪要

1、学校概括

北京三十五中学始建于1923年,其前身为志成中学,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曾任学校董事会董事。1952年定为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是西城区的重点中学,2005年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示范性高中。现新校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8号。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每个年级300人,每班学生不超过30人。学校新建一共花了50亿,其中30亿用于拆迁,20亿用于学校建设。

2、教学用房

学校和中科院合作建设了9个高端实验室,包括信息化生命科学探究实验室、空间信息技术探究实验室、智能科学与技术探究实验室等。高端实验室是由学校和中科院等研究型高校共建,这样可以借助高校的研究团队的力量带动本校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据学校领导介绍,这些实验室可作为学校与国外合作夏令营的活动场所。以后,实验室课程可在线上共享,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可减轻运营费用压力。

学校里面的全部信息都实现了联网,每一间教室门前装有电子屏,学生在电子屏上可刷卡登记信息、查阅信息,如考勤信息,课表,传达信息等都可以在电子屏上实现。

教室课桌分组统一摆成马蹄形。

3、公共用房

向下挖了两层用于教育教学运动场所,做成中空庭院式设计,安装了新风设备,学生不会感觉压抑。体育馆设标准游泳池一个,为保证恒温泳池维护资金来源同时方便对外开放管理,学校游泳馆仅面向机关、企业等会员单位开放,不对个人开放。

学校里面有两座四合院,用于做学生的美术教室和文学社团活动场所。一个四合院价值1亿,新建的音乐厅可容纳800人,设置了价值1500万的管风琴,学校有六大乐团,民乐、打击乐、京剧、舞蹈、话剧等。值得借鉴的是,演奏厅是由学校和政府部门共建,含300个地下停车位。可供社会上大型音乐演奏会使用。

学校有一个400座的多功能报告厅,另有100座、200座的。

4、生活用房

学生餐厅设置了1360个座位,餐厅摆放设置成中式风格,也是可以作为学生学习中心的。给学生提供自助餐,每份自助餐12元。

5、物质化的校园文化建设

北京三十五中大门具有中式风格,校训镂空雕刻悬挂在大门头顶,阳光照射下来,字就会投射在地面上。学生进出校门,校训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学校温总理的赠言“把三十五中办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学校”,是由书法家欧阳中石撰写,刻石纪念。学校把原址的志成楼迁移到新址。志成楼曾经是李大钊办公的地方,志成楼的内外样式、陈设物品原样保留。学校还聘请美术家沈鹏撰写了”志成楼“三个字,制成牌匾悬挂在志成楼上。

学校建筑外观总体是青砖红窗明清风格。

学校里面有一条道路是八道湾胡同旧址,在这条道路的旁边设立了几组雕像,反映了老北京市民的生活娱乐情景。“周氏兄弟旧居”坐落在校园内,学校的图书馆命名为”鲁迅书院“,全部的座椅都是中式风格。学校设立了李大钊先生的塑像,保留了三十五中的老校牌,设立了校友墙,展示了各个著名校友的介绍。

学校设立了一块巨大的辽宁岫岩玉。

三、杭州市第二中学考察纪要

1、学校概括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国中路36号,占地面积约128亩,约853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8478m2。学校目前在校生人数2160人,生均占地面积39.5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2.44平方米。学校创办于1899年,经过百年的发展,取得了众多教学成果。

2、教学用房

杭州二中实行新高考后,教学用房不足,大致测算按现有标准的1.5倍教学用房才能满足教学用房需求。现在教学模式是中英数按行政班上课,其他学科实行选课走班。

教室净高3.7米,水磨石地面,教室有67平方米,容纳48人。按照最新要求,教室的门要向外开,教室还要增加10平方米。

杭州第二中学专业教室齐全,理化生实验室各有5间,共计为15间,面积共约为1200m2。实验室分层建设,如生物实验室包含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标本室、分子生物学探究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实验室等。

3、公共用房

全校园实行联网,学生刷卡使用,管理人员在总控台可以观察到全校的电子设备运行情况和全校的信息。

杭州第二中学图书馆藏书逾12万册、订阅报刊100余种、配备电子音像阅览系统的图书馆,里面的书籍供学生外借和阅览。

杭州第二中学体育馆主要有篮球馆和游泳馆。游泳馆采用25*50的标准泳道,采用恒温方式。

杭州第二中学有一座可以满足740的音乐厅,主要用作学校的有关演出和开会。

4、生活用房

杭州第二中学宿舍标准为6/间,,每间面积约为28m2。宿舍配有独立卫生间和洗澡间。宿舍还配有专门的洗衣间供学生使用。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教师宿舍,只有一个管理用房,可以容纳2人住宿,供每天值班的老师使用。

杭州二中学生宿舍曾经用过铁架床也用过木架床,木架床有很大的气味,学生家长都抗议,所以建议用铁架床。学生宿舍设置了小书架。  

杭州第二中学的食堂是学生和教师未分开的,其中学生食堂满足一次就餐,食堂总位数为2000,教师食堂在食堂的一个专门区域。

5、物质化的校园文化建设

杭州二中建筑外观是以暗红色为主色调的现代风格。

杭州二中进入大门后是一个广场,广场尽头是滴水壁,滴水壁上是校史文化展示,滴水壁表示“水滴石穿“的理念,广场中央有一个涌泉池,表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涌泉池中央是一个半块泰山石和半块金属的组合,表示“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滴水壁是新校址建设时建成的,涌泉池和金石组合是相隔五年后建成的。

学校有一个校友雕塑园,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校友制成人物雕塑并配有人物简介。

学校还设置了年轮,泰山石、校史钟等文化设施,还设置了中式园林。

现代、典雅,是杭州二中校园给人的印象。

四、杭州学军中学考察纪要

1、学校概括

杭州学军中学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188号,校园面积4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0余平方米,是省文明单位,首批省级绿色学校。学校建有300米塑胶跑道操场,全天候人造草坪足球场地,塑胶篮球场3个,塑胶排球场1个,塑胶羽毛球场3个及4600平方米大型体育艺术场馆一幢。

2、教学用房

学军中学实行新高考后,面临教师、教室不足两个问题。学军中学实行中英数按行政班上课,其他课走班实行套餐制,由学校统一来安排,相比于杭州二中,学生的选择空间会更小,但是校长认为更符合学军中学的师资条件。

学校的教师现在实行的是班主任集中办公,其他教师集中办公的形式。学校现在在建立新校区,是按照老高考模式建设的,不适应新高考要求,明年开学就要比设计标准减少招生。

3、物质化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军中学教学楼颜色和用料普通,但是用中式红色格栅点缀,在教学楼栏杆设置了花池,种植了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和中式红色格栅搭配显得非常典雅。 

在校园的中间设置了水池,水池周边设置了木桥、垂柳、照壁,营造出中式园林氛围。

学校教学楼一楼基本都是架空层,在架空层里面设置了石桌、石凳、格栅、雕像等,中式风格明显。架空层设置成学生活动空间、休闲空间、阅读空间、地上停车场和生活服务用房。

五、对泥岗校区建设的启示

对泥岗校区校园规划和建设的思考,应当按照“理念 ——模式——需求——建筑”的思路,深入思考。

王占宝校长已经提出了未来学校的建校理念,提出了深圳特色、中国高度、国际交流三项标准,期望实现七大突破。

新高考、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每个学校并不都是一样的。在我们考察的学校当中,新高考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北京十一学校,全部学生全部课程选课走课;第二种是杭州二中,中英数行政班教学,其他学科全员选课走课;第三种模式是学军中学,中英数行政班教学,其他学科按班级组合推出课程套餐。

高考、课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后还会调整,新高考、新课改之后还会有新新高考、新新课改。所以我们既要考虑到新高考、新课改的要求,也不一定局限于现在的新课改和新高考方案。我们要围绕促进每位学生的充分发展这个目标,按照学生按需选学、教师按需施教的教学模式,分析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会产生怎样的用房需求,设计满足上述需求的建筑。

北京十一中学校高中学生人数大约1000-1200人,泥岗校区计划招生人数是3750人,两者招生人数存在巨大差别,学生人数太多不利于师生交流。借鉴十一学校的教学模式,根据泥岗校区的实际情况,计划将泥岗校区的学生分成四个书院,每个书院都有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的学生。每一个书院约900名学生,便于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每一个书院每一个年级约为9个班,9个班便于安排任课老师。书院内全部学生全部课程选课走课,每一个书院提供一栋教学楼,学生走课在一栋教学楼内,可以快速地从一间教室转到另外一间教室。

将泥岗校区分成四个书院,建设四栋教学楼,具备学生学习条件最优化、师生比效率最大化、未来空间可变通可扩展三项优势。

在我们考察的学校当中,北京学校建设了专业教室,而且专业教室兼具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功能。其他学校教师集中办公,教室与实验室分开。泥岗校区计划建设专业课室,理科专业课室和理科实验室合二为一,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优化教学模式。数学专业课室可以在三面墙上设置黑板,便于演算;文科专业课室可以设置展示窗和展示柜。

教师办公室准备设在专业课室里面,用玻璃来做隔离。教师在专业课室里面办公有利于和学生交流,有利于给学生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理科老师便于准备实验。为了便于老师的交流和研讨,每栋教学楼建一个教工休息室、一个学科活动中心。

拟计划将学生饭堂建成学生学习中心,按学生学习中心的标准来设置座位,布置环境。

我们所考察的学校当中,物质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都源于学校历史。包括校史、创校人、著名校友等。泥岗校区是一个新校区,直接沿用深圳中学的校史、校友作为校园文化内容,并不能得到广泛认同,所以创新会成为泥岗校区校园文化的核心,创造未来会成为泥岗校区的使命。

泥岗校区的外观整体风格应是现代中式风格,内部设计应具有人性化、现代化,点缀中国元素。

学校文化景观选点和设计不要在建校初一次性完成,可逐年增加,建议与每一届学生的入校、毕业或其他重大事件联系起来。这样每一个校园文化景观,就都具备了教育意味,都有了一个教育故事,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扫一扫分享本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