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 2014-04-29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力行”课程是深圳中学实验体系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高一年级“野外生存训练”、“学科研究性学习与实践”以及“井冈山社会实践”三部分构成。
本学期开展的“学科研究性学习与实践”力行课程,主题为“课本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实地考察”。实验体系九个学科均推出内容丰富,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方案。如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动手实验等。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同学们感受知识的魅力,体会研究的快乐。
4月22日早上7:30,由杜晓丹、宋照宇和黄飞燕老师带队的、共有47名同学参与的实验体系高一语文学科期中“力行”课程拉开了序幕。本次语文学科力行的主题为“寻美客家文化,探幽民俗风情”,考察地是惠州市惠阳区的崇林世居、碧滟楼和叶挺故居。
同学们带着预先设计好的小组研究计划,走进了历经两百多年沧桑岁月的客家民居,感受到了从荏苒变幻的时空深处走来的客家文化。荒凉掩不住残垣断壁里曾经的璀璨,生动的壁画,繁复的雕栏,匠心的围龙屋,淳朴的客家人,美味的九大碗;眼观、凝望,拍照、摄像,追问、探寻,品味、感悟······我们真切地与人文、历史结伴同行!
探寻崇林世居
与客家人交流,了解客家文化
客家民居
数学学科“力行“课程由郝变花和张笑谦老师设计指导,各个小组的同学围绕自己感兴趣的数学建模问题展开了包括选题、建模、汇报、论文四项流程的研究活动。其中第一小组选择了“解手结”的游戏;第二小组选择了化学中八面体分子结构的同构异形体问题;第三组选择了影响国内房价因素和饮水机如何使用更省电的问题;第四小组选择了电梯运行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周三的小组汇报环节中,各个小组围绕各自的研究课题,从具体的现象出发,结合数学知识,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在汇报过程中就研究过程、方法及结论等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汇报;张笑谦老师从数学建模研究的方法与思想方面进行了简单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介绍方法
分析问题
用数学方法解“解手结”游戏
英语学科“力行”课程由王粤莎、曹霞、李云波老师带领,主题是“沟通从心开始”,地点在中国香港,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同学们按预设的调查问卷在红磡火车站及尖沙咀星光大道用英语采访外籍人士完成调研;第二部分为学长带领参观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大学。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每一组同学都曾遇到拒绝与不解,每一组同学都有听不懂口音的抓狂,但凭着“坚持微笑,勇敢发问”精神,同学们采集到了来自世界各国人士的真实的问卷调查样本,最终完成调研的任务。
通过用英语采访外籍人士,同学们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采访沟通技巧,增进了跨文化理解;通过问卷调查,同学们体验了“提出问题,实地调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研究性学习的完整过程。
在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由学长带领,同学领略港大的庄重与典雅,理工大的青春与活力,体会到世界一流高校所共有的特点---浓厚学术氛围和强烈的民主气息,相信理想的种子已生根发芽。
香港理工大学前合影留念
老师讲解调研路线
大胆开口,勇敢发问
拍照、摄像,记录点滴
细心聆听,认真记录
尖沙咀巧遇香港学生同在做调查
学长带领游港大
港大工程系学姐讲解太阳能炊具
港大工程系学长讲解机器人展
港大学生社团
师徒三代港大合影
物理学科“力行”课程由邹旭光老师带领,20位同学在一天半的时间内,利用学校最先进的实验仪器——传感器,做了十一个实验。分别是: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研究平抛运动;研究变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玻意耳定律;验证查理定律 ;研究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欧姆定律。与课堂上所学传统实验相比,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科技进步对物理实验所带来的重大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相信许多人在童年时代就知道水果中富含Vc,但在无数次吞下水果或者果汁时,又有谁会想去测定其中的Vc含量呢? 化学学科“力行”活动由崔静老师带领,以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和果汁饮料为研究对象,应用氧化还原知识和滴定的实验方法,定性和定量探究生活中常见果蔬食物和饮品中VC的含量,为科学选择健康食物提供实验论证依据。参加化学学科“力行”课程的同学分成六组,每一组都有独特的实验方案和材料。这是一次开放性的实验,没有预设的结论。结果有的小组虽实验方案层层论证,环环相扣,仍出现巨大的误差,同学们仔细分析,步步推理,终于找到事实真像。参加化学“力行”课程的同学,功过得失无需计较,能将冷硬的知识最终化为指尖熟练的操作,能让误差的数据成为激发思考的火花,这不就是最大的成功吗?
Vc含量检测
4月22日至4月23日,高一实验体系18名学生在刘越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华大基因研究院学习生物学科的“力行”课程。同学们对研究院进行了参观,体验了动物细胞传代培养及唾液提取DNA的实验,直观观察了动物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和增长,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实验技术,接触新进的科研技术及仪器,了解了华大基因进行的各项尖端科学研究,开拓了科研视野,也深深领悟到实验学科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动物细胞传代培养及唾液提取DNA的实验
我与法院有个“约会”
4月22日上午,高一实验体系的21名同学在杨洪珊和黄睿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践行“走进法院 与法同行”政治学科力行课程。在3个小时内,我们参观了科技法庭、诉讼服务中心、12368服务热线办公室和图书室,分组旁听了三个案件的审理,并与5名资深法官进行了座谈。时间虽短,但获益良多。同学们了解了法院的运行,开阔了视野,增加了法律知识。近距离的观摩实践让我们意识到:中国民主的进步有赖于司法的发展,司法的发展与每一个普通公民息息相关!
参观科技法庭,与工作人员交流
参观诉讼服务中心,了解立案程序
参观12368服务热线办公室
同学们与法官们互动
与法官们合影——今日莘莘学子,明天也许就是中国司法力量的新鲜血液
闽南厦泉 海上传奇
历史学科在靳万莹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力行”课程,地点在福建厦门和泉州,研究方向是水下考古现状;海外交通史;古代中西文化交往。
在宋元时期,泉州是东亚第一大海港城市,数十万外国语聚集于泉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宋元泉州是通过对外开放, 开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推动地方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时外开放在农业经济的土壤中培育出港口经济之花, 促进了工商文化与港口文化的繁荣, 推动了工商社会与开放社会的形成。这种社会转型既体现了宋元泉州地方社会在古代中国农业社会中的特殊性, 也揭示了区域社会研究在整体社会研究中的重要性。在这里,可以看到印度教、景教、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等诸多外来宗教遗迹,以及妈祖、关公、孔庙等中国传统信仰, 所建庙宇,动辄数百乃至千年历史,实属罕见。在厦门大学历史系海洋考古研究中心王新开老师的指导下,深中实验体系的同学们,进行了兼具学术性与丰富性的活动课程。
海洋考古技术实验室听课
厦门大学海洋考古研究中心与考古学家王新开老师合影
参观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的古开元寺
参观宋代阿拉伯人在泉州修建的清真寺
清净寺遗址
参观通淮关帝庙。始建年代和初始规制无考,相传建于南唐至宋代。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长史李一德重修
参观古泉州城遗址及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展厅
参观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
打开发现之眼 领略地质之光
地理学科“力行”课程主题是“走出去,把课堂搬到实践中”。周二上午,21名同学在刘惠和张膺钛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大鹏地质公园 博物馆内缤纷的矿物宝石和岩石标本、多媒体交互式的触屏展示和3D版的海啸放映带给同学们一场视觉盛宴,并书本知识进行了立体而真实的延伸。
地质学会专家的讲座带领大家穿越了数亿年的地质时光,了解了深圳地貌的变迁历史。沿海岸线行走的科学考察则让同学们在领略了海岸地貌和火山地貌美景的同时,也读懂它背后所具有的地理过程与意义,真正地在自然中研究地理并且感受了地理的魅力。
行走深圳,身临其境,身体力行。
远眺海蚀地貌
小试牛刀辨岩石
沙滩环保LOGO
参加地理学科“力行”课程的同学们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