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举办首届“中芬合作课程”研讨会

深圳中学 2013-11-25

深圳中学举办首届“中芬合作课程”研讨会
教学处  中芬合作课程项目组

  2013年11月22日下午,深圳中学在D405圆桌会议室举办了“中芬合作课程”研讨会。
  在完成了一系列课程交流活动和课程结业答辩后,深圳中学中芬合作课程项目组师生与来自芬兰的耶尔文帕高中(Jarvenpaa Upper Secondary School)、哥拉瓦高中(Kerava Upper Secondary School)、呼力拉高中(Hyryla Upper Secondary School)参加合作课程项目的师生齐聚深圳中学圆桌会议室,就国际间课程合作模式及其意义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深圳中学王占宝校长、芬兰耶尔文帕高中Marja-liisa校长、深圳市教科院张素蓉教授和魏显峰教研员出席了课程研讨会议,并为参加课程学习的深中、芬兰高中学生颁发了结业证书。深圳科学高中、深圳中学初中部、亚迪学校、深中龙岗初中学校等深中教育共同体教师代表以及深中教学处、国际课程处领导全程观摩课程结业答辩活动并出席中芬合作课程研讨会。研讨会由深圳中学教学处郭胜宏主任主持,深圳中学中芬课程项目组负责人曹霞老师担任翻译。
  王占宝校长与芬兰耶尔文帕高中校长Marja-liisa分别为会议致词并代表中芬合作双方学校交换了纪念品。
  深圳中学与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三所芬兰学校都是当今高中课程改革的先锋学校。基于更好推动高中课程改革的良好愿望,深圳中学与芬兰方面早在2007年就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展开了课程设置、课程研究及国际间师生交流方面的合作,曾成功开展了“中芬课程发展人才培养”教育论坛、中芬高中课程设置对比研究等合作项目。
  2010年起,在“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办学目标指导下,深圳中学加快了国际间课程合作的步伐,双方陆续启动并推进了中芬经济、中芬物理、中芬数学(密码学)、中芬信息技术等合作课程。
  目前,深圳中学在学校高中课程的顶层设计中,已将以中芬合作项目为基础的国际间合作课程列为重点发展项目,通过与国外名校开展课程合作,研究国外课程思想、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拓展师生国际视野,学习先进教育经验,搭建深圳中学以信息技术和网络课程支持的以研究性教和学为基本策略的面向未来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平台。
  芬兰政府也极为重视中芬的课程合作项目,并认为该项目是“芬兰全国学校中最好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
  至2013年,双方参与合作课程的老师已达70余人次,235名学生参加合作课程并从中受益。
  深圳中学举办本次“中芬合作课程”研讨会,旨在借鉴对双方多年来的课程合作的总结与思考,进一步研究未来中芬课程的合作目标与模式。
  王占宝校长在本次研讨会的致词中指出:全球化时代的教和学需要国际合作;国际合作的教和学能够促进国际理解,也需要学术的研究和探索。王校长认为,耶尔文帕高中等学校与深圳中学在国际合作教和学中已经展示出了乐观的前景,并希望课程合作双方继续努力。
     耶尔文帕高中校长Marja-liisa在致辞中介绍了中芬双方在课程合作方面的具体情况,阐述了课程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并感谢深圳中学对课程的大力支持。
  芬兰著名数学老师JUKKA、物理老师PASI、课程负责人TIMO以及深中技术老师麦志彪、物理老师张杰艺在研讨会上分别作了专题发言;与会师生为今后的课程实施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课程结业答辩现场

专注的聆听

中芬合作课程项目组师生与来自芬兰三所学校的课程项目师生就国际间课程合作模式展开深入探讨

双方互相赠送纪念礼物

王占宝校长为参加课程项目学习的中芬学生颁发结业证书

中芬课程项目师生合影

 

扫一扫分享本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