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 2013-09-03
深圳中学举行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
2013年9月2日早7:40分,深圳中学在文体三楼隆重举行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出席典礼的有深圳中学全体教职员工和高一高二全体同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首先,全校师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了2013级的高一新同学,欢迎他们加入深中的大家庭,开启生命中新的旅程,接受新的挑战。
在典礼中,首先总结了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丰富多彩的生活选择和生活状态,有些同学选择参加国外大学夏令营,为了开阔眼界,丰富自己;有些同学选择了埋头苦读,为了不负期待,更上层楼;有些同学选择了游历名山大川,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很多社团也都在暑假期间展开活动,先锋中学生社团提出了新的力行方案;Big Future为同学们搭建了社团活动信息平台;动漫社作为唯一学生展位参加了深圳市第五届动漫节,获得全场瞩目;模拟联合国协会再次成功举办泛珠三角模联大会;义工联又组织了假期支教,收获了公益人特殊的感动和感悟。
在2010年9月1日的开学典礼上,王占宝校长发表了《深圳中学的教育使命》的演讲,明确提出了学校“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追求。2011年9月的开学典礼,王占宝校长以《培养特质,塑造自我》为题,为同学们阐述学术性高中背景下的深中学生理想特质。2012年9月王校长的演讲《提高我们的学养》,探讨了如何通过提高学养来激发潜能、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今年的开学典礼,王校长的主题演讲为《请尊重常识与真理》,通过一系列提问和案例,通过对生活中常识与真理的分析,提出了希望深中人在深刻的思考和自主的选择之中,学会成长、勇敢担当。校长语重心长的演讲提醒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时刻保持警醒,不断追问,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的挑战和突破自己。
靳万莹老师也在典礼上分享了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参加大型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在世界屋脊挑战自我的经历与感悟。
高二18班的陈卓同学和义工联的彭吉同学也准备了发言,希望谈谈他们经过这个假期的收获与感悟,但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在开学典礼上发言,他们的发言稿将在稍后做以分享。
整个开学典礼历时40分钟,最后学校给每个同学提出了希冀和祝福。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自己的路上,一点点发现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并在行走中永保纯粹、不改初心。希望大家永远不要忘记对真、善、美的追求,敬畏常识、敬畏真理,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因为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期待2013年能成为每位老师和同学人生旅途中一处难忘的风景。
附:
在帮助中成长
彭吉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家长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深圳中学义工联的彭吉,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帮助中成长”
这次是我们义工联第一次组织支教活动,说实话,最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我们这群人有什么能够教给他们并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他们的校长和我们聊了很久,希望我们能够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尽管我们能带给他们的不只是这些,但是,至少我们有了一个方向。
第一次走进他们学校的时候,和我们心中想象的似乎不大相同。环境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二十岁刚出头校长年轻得不敢相信,小学生们也不是那么的害羞。
第一天的课程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通过一天的交谈,我们认识到他们很多人家里因为父母去工厂里面打工了,每个人家都离得比较远,而且没有电脑,所以 放假的时候都十分的孤独,我们来他们的学校支教,不管能不能够学到太多东西,他们都会很开心的。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他们男女之间的同学关系处得并不好,时不时会有出现互相打骂的现象,在团队游戏中,只是因为仅仅几次的失败就开始气馁,在火焰山的游戏过后,最后很多人去责备那个仅存的女生,而没有去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自私。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回家的路上和他们聊每一天的心得,潜移默化地告诉他们去处理好与身边每个人的关系,教给他们如何学会坚强、学会感恩。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没有好的品德和性格会让他们在人生中迷失方向。如果说知识是船,那么,品德就是罗盘,不会让他们迷失方向。
在我们心智分享环节的时候,因为有一些孩子的父母经常不在家陪着他们,我们让他们讲讲他们的家人,想一想平时父母对他们的好,让他们在分享中学会感恩,学会体谅,明白父母远离他们去外面打工是为了他们有更好的生活。
我们在支教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对待朋友、去感恩父母,怎样去让自己变得坚强,去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我们也通过支教中他们的表现来反思自己是否也有不足之处,我们也在发生着一些改变。
在我们教他们跳舞以后,他们看到我们放在草地上的水,不征得我们的同意就将箱子里面的水给瓜分完了,这让我们非常的生气,毕竟未经别人的允许就拿走了别人的东西,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但是,接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个让我们十分感动的场景,跑在最前面的几个人并非像我们想象中那样自己打开就喝,而是把拿在手中的水一瓶一瓶地往后传。这个举动简直让我们感到不敢相信,想想自己如果也在同样的环境是否也会像他们一样将手中的水传给身后的那个人呢?能够如此地为他人着想,我想有时候我们也不一定能够做到吧。我们在教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在教我们啊。
记得有一天因为中午太过炎热,尽管我们承诺2点半上课,但为了防止中暑,我们把上课时间推迟了半个钟头。当我们到达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教室里面等待我们1个小时了,可他们没有露出丝毫不高兴的样子,反而问我们累不累。下午上课的时候我们因为天气热而且路上很累,状态也都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却十分积极,在那一刻,我意识到了承诺是多么的重要了。他们为了不迟到,每次都是提前半个小时就到学校了,而我们却因为种种理由打破我们许下的承诺。那一天,他们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课,什么叫做承诺。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请伸出你的你那支帮助别人的手,去收获你的成长。
脚踏实地
——开学典礼演讲稿
高二18班 陈卓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陈卓,来自高二18班。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和我的伙伴们是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的。
假期很长,你可以选择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学术,或是可以外出游玩,我们却没有这么做。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决定,对这个决定,我们会脚踏实地的坚持下去。
(播放PPT)这就是我和我的广播站的团队一个假期的,全身心投入的劳动成果。当你们扫描这个二维码的时候,就能看到我们的心血。有51个社团的平台,校园热点,官方资讯的,还有你们梦寐以求的,开放的校长专栏。高二高三的同学们,我们将会带你们走进神秘的食堂内部,走进校园论坛和校园媒体,包括深中日报,Visionary梦想家杂志的电子版。与此同时,我们在微博,微信上,都设置了同步账号,让我们的关怀送到每个同学手里。
但是,这个覆盖全校的手机应用,却起源于两个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广播站里。广播站的主持人的工作固然重要,却平淡了。都说21世纪,会是视听时代,会是网络时代。通过向vinet请教,我们找到了实现梦想的途径。我们做主持,做平台,做视频,做网络媒体。
第二个故事,是学长团的落选。很遗憾,我们几个同学都没能进入学长团。从高一开始,我们就幻想着,计划着,当上学长团之后,能给学弟学妹讲多少我们了解的深中。一切都在公布名单那天落空了,我们很是低落。可是,一定要作为学长团才能帮助到学弟学妹么?学弟学妹们,当六十个学长团化作天使来爱你们的时候,请记住,还有940个折翼的天使默默守护着你们。我们另辟蹊径,找到了自己的方式。我们设计了这个手机应用——“深中人”。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我们要如此尽心尽力的去工作,做好自己即是最好的深中人。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深中人精神的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脚踏实地的行动。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带领同学们进入食堂内部,了解食堂,了解真相,传递书本给下一届,把社团活动踏踏实实的继续下去,做出最好的自己。最好的传递就是用你的生命去影响他人,用脚踏实地去实现理想。
新的学年里,愿我们坚定的,脚踏实地的将深中精神传递下去。
谢谢。
身体和灵魂都要在路上
---我的喜马拉雅之旅
靳万莹
大家好!我是深中历史老师靳万莹,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聊一聊。欢迎各位回到学校,相信各位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我的暑假过的很愉快但并不轻松。
假期我参加了陈坤发起的一个公益活动,叫“行走的力量”,主要内容是在喜马拉雅山区徒步。我看到这个活动之后觉得还不错,然后就报名了,后来就被选上了。选上之后我才知道这次的报名人数有3万多人,所以能被选上还是挺幸运的。下面就简单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
感悟1:沉静的心灵让人走的更远
据说西藏一个让人心灵净化的地方,回来之后也有很多人问我有没有感觉到心灵净化了,可能是因为我心灵本来就比较澄净的原因,也没感觉自己被净化。但是着着实实的感觉自己被静化了,我真切的感受到,平静的内心是多么重要。
这项活动是在喜马拉雅山区徒步7天,平均海拔在4700米左右,最高要翻越海拔5400米的垭口,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每天要走15-30公里,整个行程是非常艰苦的。如果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的话,可能连命都没有了。当然,这些是我在被选上之后才知道的。
各位应该知道,靳老师很学术的,我从知网上下载很多篇论文,把高原反应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案及可能的后果看了一遍,而且这些文章中有很多极端病例,什么突发脑水肿2小时内死亡之类的。所以到西藏之后我就特别担心,总是自我检验有没有高反的症状,晃晃头检察一下自己有没有头疼之类的,其实这是一种很消极的心里暗示。
果然到拉萨第二天我就高反了,头疼的像要炸开一样,吐的满地都是。之后两天也没怎么好,我当时的想法是买张机票回去算了,犯不上把命搭上。而且据说缺氧环境对大脑是有伤害的,我觉得我大脑还挺重要的,一不留神给祖国的教育事业造成损失也不大好。所以当时有点犹豫。但是一想前两天的路离公路比较近,万一有什么情况还可以及时下撤。所以还是坚持跟着进山了。
进山第一天,我总感觉脑袋里有一片云,头一晃里面就云卷云舒。我给向导说我头一摇就不舒服,向导看了我一眼说:“那你就别摇呗!”。然后他对我说,你不要想这些,关注脚下的路就是了,后来状况果然好了很多。到营地后他告诉我,海拔4500米以下,大多数高原反应都是心里紧张造成的。我想到不久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叫《重返地球》,这部电影里有一种专门杀人的怪兽,这种怪兽能闻到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恐惧。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害怕它,它就不会发现你。其实高反就是这样一种怪兽,消除恐惧之后,它就自然消失了。
在高原上行走的时候,你能获得的生存资源非常有限,只有保持内省的平静,才能够提高氧气的使用效率,把氧气用在最重要的地方。恐惧或者过于兴奋,只会消耗更多的生存资源。
所以,我想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同学讲,刚刚来到新的环境,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各位不要紧张,也不要过于兴奋。深中的海拔很高,据说最低也在684米以上,各位身边高手林立,一不留神就会出现高原反应,或者其它的各种不适应的状况。希望各位能够保持内心的愉悦和平静,认真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就可以了,沉静的心灵可以让人走的更远。就像诸葛亮说的,才须学也,学须静也,宁静致远。
感悟2:既要有“志”,又要有“力”
我们徒步的前两天离公路比较近,也没什么风景,全是光秃秃的山,但中途有两个靠近公路的下撤点。但从第三天开始,就进入了深山,一旦出什么状况就只能靠人把你背出来,到最近的医院也要几天时间。所以大概四分之一的人在哪天下撤了。第三天之后,下了一个落差在一千米左右的下坡后,我看到了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美的开满鲜花的山谷,之后的几天都在爬升,我看到了云雾缭绕的雪山群峰,最干净的星空,珠穆朗玛峰,巨大的冰川。但是那些先走的人除了光秃秃的山什么也没看到。
想要看到常人看不到的风景,必须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达到常人难以到达的高度。就像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之鄢,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各位入学的时候都填写过自己的梦想卡,相信各位都有高远的志向。但是王安石还说过,仅仅有“志”是不够的,还有有“力“。那么这个力是什么呢?我把它分解了一下,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坚忍不拔的毅力,勇猛过人的体力。前两点,我们就不细说,强调一下第三点,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希望各位同学务必保持培养一项体育爱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清爽的精神面貌。
感悟3:最美的风景是人。
西藏并不是一个宜居的地方。高寒缺氧,气候多变。在从日喀则到曲当乡路上,全都是光秃秃的山。我一路都在想,人类怎么可能在这样的地方生存,但是只要有河的地方,就有村落和人家。当时我就由衷的感叹藏人的伟大,只需要一条河,一块青稞田,几头牦牛,一个族群就这样繁衍了几千年,并且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我一路上只有有闲暇时间就会和藏人交流,在他们身上,我感受了我们深中的校训:那就是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青藏高原的生态非常脆弱,藏人对自然的尊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藏传佛教认为人和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并且把山和水人格化,他们对自然不是尊重,而是敬畏。他们的物质是非常贫乏,但是当你和他们对视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他们由衷的善意,这种善意,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走完之后,有记者采访我,说此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说最美的风景是人。他说我是他采访的这么多人里唯一一个不谈风景只谈人的志愿者。所以,我想以后各位也会各种各样的旅行的机会,我希望各位在旅行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风景,也要关注人文。
我想说:
1.关于明星
明星和我们身边的人一样,没有设么特别之处,只是说在他们所在的行业做的比较出色而已。
2.希望各位能出去走一走。
最后,希望各位有机会都出门走一走。我们走进深中里深中学生要做的二十件事中也有一条是就是有一次登山活动,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身体和灵魂都要在路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