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举行2012-201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学业表彰大会

深圳中学 2013-05-20


主持:王粤莎老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
  从去年9月1日进入深中校门到今天,大家细数过已经有多少个日夜了吗?一个半学期?3次大考?9个半月?准确的说,是260天。在这接近我们高中生活近四分之一的日子里,你是否已从刚入校门时充满好奇,青涩懵懂的少年成长为自信坚强,独立思考的深中人?你是否已从对历社,科学模糊,笼统的了解,到建立起对理化生,政史地各门学科系统的认识。你是否已从让人眼花缭乱的社团活动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并结合自己的人生规划把深中人的经历与活力转变成未来有所成就的动力与实力?或许你还在为参加那个社团活动而纠结,或许你还在为学习效率不高而迷茫,然而,无论你是处于哪一个阶段,哪一种状态,请谨记入学之初我们许下的理想与誓言,“行作云帆梦为马”;请谨记来自学长的谆谆教诲;“积跬步,致千里”;请谨记来自师长的鞭策与鼓励“踏遍万重山。”
  2012-2013学年下学期深圳中学高一年级学业表彰现在开始。 

  首先有请学校教学处郭胜宏主任主持今天的表彰仪式。


深圳中学高一学业奖表彰

  依照《深圳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学生奖励方案》,学校对在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和进步显著的同学授予高一学业奖的表彰奖励。表彰奖励名单如下:

超  越  奖

  超越奖旨在表彰那些在学业上孜孜以求并取得巨大进步的同学。他们锐意进取,不断超越,超越了他人,更超越了自己!
  袁君梦[二 班]   梁皓云[二 班]   汤 淳[三 班]   刘 哲[三 班]
  文永明[四 班]   文永亮[四 班]   王宇鸿[五 班]   李丰纳[五 班]
  朱杰君[六 班]   麦伟骏[六 班]   邵佑良[七 班]   宁树伟[七 班]
  吴树芳[八 班]   佘佳袁[八 班]   曾 航[九 班]   袁白兰[九 班]
  张晓菁[十 班]   李成林[十 班]   王泓锋[十一班]   许振华[十一班]
  张梦楠[十二班]   王其乐[十二班]   罗天瑞[十三班]   赵嘉仪[十三班]
  易玮婷[十四班]   李 远[十四班]   张树鸿[十五班]   何宗儒[十五班]
  周美杉[十六班]   蔡子凯[十六班]                               

卓  越  奖

  我们将“卓越奖”颁给荣誉体系前十名、高层次文科班前两名及标准、实验体系前三十名。与其说追求卓越是一种习惯,不如说追求卓越是一种境界。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精彩,实现卓越!
  张雅洁[三 班]   冯嘉嘉[十 班]   赵 靓[五 班]   戴 睿[九 班]
  梁晓周[八 班]   庄振德[十一班]   陈 敏[十一班]   潘奇伟[十一班]
  林 彦[六 班]   张若一[七 班]   邹正宇[十 班]   杨若晨[六 班]
  冷 玥[七 班]   李 颖[五 班]   邱琦芸[九 班]   李佳桐[八 班]
  温斯琼[二 班]   李嘉荣[七 班]   崔啸萱[二 班]   何卓坤[七 班]
  孙沁文[十一班]   高雨辰[三 班]   陈紫豪[六 班]   刘荣添[七 班]
  袁誉章[六 班]   曾春平[六 班]   邓淦森[十一班]   黄政强[六 班]
  赵思颖[四 班]   林春蕾[九 班]   陈润禾[十二班]   夏商周[十六班]
  周韫坤[十六班]   万嘉鹏[十四班]   文华婷[十六班]   张振兴[十四班]
  张卓然[十六班]   王思博[十四班]   薛青林[十六班]   薛黛林[十六班]

卓 越 之 星
  

  “卓越之星”获得者为荣誉体系第一名、高层次文科班第一名及标准、实验体系第一名。我们将为获得“卓越之星”奖的同学颁发镌刻有他们名字的奖杯。我们会在这学期期末考试前将奖杯收回,将其颁给期末考试各体系的第一名获得者,以此类推,我们高一学期四次大考结束,这个奖杯的四面将刻满四个名字。之后,这座象征着拼搏与卓越的奖杯将被陈列于深中校史馆,永久保存。那么,下一次,它究竟花落谁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叶子运 [十 班]    谢泽宜 [十二班]    彭昌南 [十六班]


  感谢各位颁奖嘉宾,也祝贺各位获奖的同学。荣誉的到来伴随着鲜花与掌声,它们除了代表着鼓励,代表着赞美,它们是否还带给你更深入的思考。下面有请高一年级周飞老师做主题演讲“掌声想起来”。

掌 声 三 问

  高一语文教师:周飞

  在大家刚才的掌声中,我似乎听到了很多。无论这掌声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喝彩,还是出于礼节的相与应和,甚或只是左右手掌的机械触碰,我都想邀请同学们共同思考这样三个朴素的问题:
  一、为什么接受掌声的不是自己?
  他或是我的同桌,或是我的舍友,或只是校园里擦身而过再相逢也未必能相识的路人甲;他与我同时进入深圳中学,同在人民北路深中街18号,同体验了近九个月的高中生活;他也要刷王后雄,也要背《蜀道难》;他也有说不清的无名忧伤,道不明的无力迷惘。他与我本无不同,但今天站在这里接受众人掌声的毕竟是他,而不是我,这究竟是为什么?
  是天资禀赋的高下?是固有基础的优劣?是授课方式的不适应?是社团活动的纷扰?同学们——我年轻的朋友们,为什么总是要为自己找寻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理由来安抚自己呢?为什么总是在他人“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后才自伤自怜以致“斯人独憔悴”呢?为什么总是在仰望浩渺苍穹的时候才想到脚下厚重的大地呢?请君慎思!
  二、为什么接受掌声的要是自己?
  在此,我并无意要用接受众人掌声这一标准来左右大家的价值判断,但我想对于荣誉的追求与捍卫怕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本性吧,而这也恰是人们得以不断进步、不断超越的一种原动力。年轻的朋友们,你把最初的欣喜与憧憬丢到哪里去了呢?你把昨夜痛下的决心与誓言说给谁听去了呢?你准备把今天的故态复萌积习难改托付给哪一个明天呢?
  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精神是年少项羽观始皇游渡浙江时“彼可取而代也”的胆识,是王维《少年行》中“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豪迈,是“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英勇,是Who but myself can do it?的大气魄。请君深思!
  三、如何才能成为接受掌声的“自己”?
  掌声从来都具有选择性,她从来都只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每位在座的年轻朋友都有着无限潜力,但潜力并不等于能力,否则还要“潜能”这一词作甚!只有历经由“潜”到“能”过程的人才可能成为接受众人掌声的那个“自己”。
  没有人阻碍你成功,是我们自己甘于落后;没有人阻碍你取得新进步,是我们自己沉睡在过去的所谓光芒中;没有人阻碍你挖掘潜能,是我们自己固步自封不思超越。不是吗?
  同学们,当沉睡良久的自我慢慢苏醒,当未知的世界为你一页页打开,当无限的可能在你手中变成现实,当每个人都站在这里成为接受彼此掌声的“自己”时,想想看,那是多美妙的一幅画面啊。
  最后,请大家来共同解读英文单词“possible”与“impossible”。李宁品牌语说“Anything  is possible”,意为一切皆有可能;阿迪品牌语说“Nothing is impossible”,意为无所不能;而我要说“Impossible”等于“Iˈm possible”,意为“我能”!
  祝大家一路锦绣,前程无涯!

  非常佩服周飞老师的学贯中西,感谢周飞老师旁征博引,极富哲理的演讲。同学们:如果说山是一种物理空间的高度,那么每一座山都有两种高度,一种是距离海平面的绝对高度,另一种是与其他地点相比的相对高度。在深中,高手如林,群峰竞秀,重要的不是你的绝对高度,也不是你与他人的相对高度,而是每天与自己相比,你都有新的高度。下面有请标准体系高一(5)班的赵靓同学做主题发言。
  

用学术的态度做学术的人
  

高一⑸班:赵  靓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一五班的赵靓,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学术的态度做学术的人》
  我没有想过有这么一天,我可以站在这里,面对这么多人,分享我的经历。以指标生的身份进入深中,从第一次考试的178名到这次的第4,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就让时光倒流,看看当时的我,是怎么做的吧。
  一个半学期前的我刚刚进入深中,深处于这个优秀的高中,我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那拿不出手的成绩,在开学的班委竞选中,我不敢站出来。在半个学期中,我主动完成作业,合理安排社团和学习时间,在考试中进步了近300名。这使我得到了极大的鼓励。即使没有刷题,即使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能取得很大的进步。态度决定一切。
  在考试过后,我的心态有了变化,常言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被超过的担忧日日鞭策着我的学习,我找出了相对弱势的科目并投入了较多的经历,开始总结错题本,避免相似错误的一犯再犯。同时在班上找了些学霸,利用同学资源来解决我在学术上的问题。有时会遇到听不懂的情况,我会多问几遍,或者换一个人问,不同人的不同思路,对于我们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好处。
  我是一个不喜欢背书的人,因为记性很不好,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相同感受。每次我刚刚背完一段的时候,身边的同学就已经背完整篇课文了,让我觉得很羡慕。但是记性不好,决不能成为我们拖欠任务的理由,我们可以在早读中投入较多的经历,利用睡前15分钟进行朗读,或者是提早开始背诵工作。
  上个学期期末我取得82名的成绩,在不懈的努力下,于这次期中考试中来到了第四的位置。在这次考试中,我了解到“临时抱佛脚”的重要性,考试前的错题回顾和知识点梳理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对考试中综合大题的把握。
  对于这次的成绩,喜悦之余,担忧不减。前有大山,后有追兵,只要稍一放松,很容易就落后了。而我们不能保证结果,只能保证过程。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一个兢兢业业的心态。学海无涯,以梦作舟。
  今天我站在这里,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一种不舍的精神,未来的这个位置上,站的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无限可能,而我们的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上。
  一日学术,终生学术。
  最后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谢谢。

  感谢赵靓同学的分享。同学们,我们常常把求学比作登山,每一个新的高度都让人有征服的欲望,每一片新的风景都带给我们向上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在攀登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能“步伐坚定,心怀淡然“。有请高一⑿班谢泽宜同学做主题演讲。

步伐坚定,心怀淡然

高一(12)班  谢泽宜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呐,事实上呢,在我准备这篇演讲稿的时候,我曾经为是要对大家说“亲爱的同学们”呢还是“亲爱的学霸们”好生犹豫了一阵子,后来想,算了,开头嘛,还是严肃认真点好。
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我称呼大家“学霸”,可丝毫没有贬义的意思,都是充满欣赏和崇敬之情的。
  当然,事情落在自己身上,我就会觉得不好意思了。记得刚进深中的时候,同学们听到我是高文的,就会来一句:“呀,学霸啊。”,有些人对高文不是很了解,觉得高文的选拔考试好像相当高贵冷艳,我便会很不好意思,因为当初的选拔作文题“逝者如斯夫”,我跑题不知道十万八千里……
  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身为小十二的我们,在深中的生活中,其实与台下的各位,并没有多少不同。
  学术是不能不说的一个话题,应该说进了深中,被虐成菜的机会更多了点。
  俗话说: “一入深中深似海,从此骄傲是路人。”
  深中在这方面,给我很多第一次:起伏不定的数学,在及格线上挂着的物理,甚至于身为文科科目,却让我享受了第一次分数够不到全班均分的地理。刚进深中,学术适应不来,也就罢了,偏偏此时还有工程量浩大的实践、从未听说过的通用,高文特色的文科拓展课展示和意图压榨掉你最后一点时间的社团,在不断“捣乱”。所谓“困难”,不可谓不多。
  然而好在,我这个人别的优点没有,心态倒是不错的。
  困难嘛,绕不过去,踩着过去就是了。
  我不是学霸,我不爱后雄。
  这是真的,我不是天资卓越的大神,也不像我们班的一位题霸,可以24小时不间断刷王后雄,。
  但我有几个信念,支持着我坚持下来,也分享给大家:
  1. 相信自己,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能达到某个高度,那你就永远无法达到这个高度。
  每个人都有必须要面对的困难,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迎难而上。
  上学期期末,我的成绩堪堪在前十边缘挂着,比期中甚至有所退步,自己会沮丧,父母也劝我退社团。面对这个建议,我压力很大,但却最终没有让步,因为我始终相信,我会有能力平衡学术与社团的关系,我也相信我的成绩不会仅仅如此。地理起初,是我的硬伤,起初我找不到学习窍门,但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唉,我地理就这水平。我始终坚信,我能做得更好,终于在这学期,地理取得了令我满意的进步。
  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人首先要相信自己,然后才能为了不辜负这份相信而奋斗。在挫折面前,如果你率先否定了自己,那么再怎样努力,你的步伐总会充满犹豫,你会没有斗志,因为不相信它会有结果。
  2. 坚定目标,注重过程。要知道自己要走去哪里,并且要坚定地迈开步伐。
  想要踏遍万重山,必定要迈开脚步、步履坚定。坚定目标,会让你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迈开步伐,才是让梦想化为现实的不二法门。为了做到我对自己的承诺,我会思考很多提高学术和工作效率的方法,会很认真的分析自己的不足,然后做有针对性的努力。一开始会经常面对鲜红的叉,但是提高本就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一步一步,红色自然会渐渐减少,进步也会一点点取得。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每个人的状况不尽相同,适合自己的方法大多也不相同,但唯一一点是相同的:实践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方法。
  3. 看淡结果,任何时候,都还有机会。
  如果可以做到上面两点,相信自己,而且真真切切为了你的目标付出了努力,那么接下来要做的,是看淡结果,不骄不躁。结果不尽如人意时,不要耿耿于怀,毕竟能改变的,只有未来。我可以把挫折当激励,但是唯独不会让它影响我继续走下去的心情;而如果这个结果是令人欣喜的,也要尽快遗忘掉他。正如我知道我这次的成绩的时候,开心过后很快便恢复平静,因为这一次的成绩,除了那座水晶杯上的一个名字,也带给不了我更多了。我还走在梦想的路上,期中考试过去,我还得重新上路。身负太重的包袱,会影响步伐的轻盈度。
  每个人都有梦想,也许在现阶段,有些人已经走在较为平坦的道路上了,有些人仍需斩关夺隘,翻山越岭,但是我想说,我们仍然是一样的,一样的有涅槃重生的机会,一样有把曾经的奢望变成现实的能力,一样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的那一天。
  只是要如我这次讲话的题目般:步伐坚定,心怀淡然。
  相信终有一日,所有的梦想,都会开花。

  感谢的谢泽宜同学分享。
  据地质考察证实,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仍是一片汪洋大海,它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通过一次又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才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或许我们只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8848米。然而,大家知道吗?喜马拉雅山脉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m。在我看来,是否是最高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身在深中这个最具活力的造山运动区;重要的是,每天我们都处在自己的造山运动中。那么,总有一天,我们都有可能成为最高峰。下面荣誉体系高一16班的夏商周同学做主题发言“超越自己”。

超越自己

高一⒃班  夏商周

各位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非常荣幸站在讲台上发言,只不过我和今天其他几位“卓越之星”不同,我是以段考体系第二名的身份越俎代庖在这里发言的。为此,我很感激学校,因为这次发言也是小小的成长。
  今天学业奖颁奖仪式的主题是“踏遍万重山(?)”。对此我不太理解。长久以来在我眼中需要翻越的山,即需要突破的难关,只有一个,叫做“自己”。我校荣誉体系的口号这样写道:“荣誉荣誉,超越自己。”幸亏我把“超越自己”作为自己一以贯之的信条,才取得了今天的一些成绩。超越自己,是我们在面对客观事实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追求进步和优秀的必然要求。如果在此化用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时说的一句话,这便是:“除了超越自己,我们别无选择。”
  超越自己,应当是鞭策自己持之以恒的动力。上课的时候精神不振,可以振作起来专注听讲吗?放学之后在校园里闲逛,可以早些回家学习吗?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就放过去了,可以捡回来问问老师和同学吗?考试进步或失利的时候,可以做到既不自满又不气馁吗?这些被无数次提到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出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但是解决它们,往往只需要一个信念——“超越自己”。我以为每个人都还没有走完这条漫长的路,我也在努力。除了超越自己,我们别无选择。
  超越自己,还应当是点点滴滴,始终如一。《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信念就是圭臬,就要时时秉持,就要念念不忘,就要落实到每一个细微处。(笑)或者是翻阅每一个山坡、跨过每一条溪流时都默念着它,踏上一片新的土地、进入一个未知领域时都脚踏实地、稳步向前。每一时每一刻,都应该摒除杂念,专心致志。要被超越的那个自己,就在前方。
  这条道路,荆棘密布,险象环生。我们只有秉持着这条信念,才能克服艰难险阻;我们只有克服了艰难险阻,才能实现这个梦想。除了超越自己,我们别无选择。
  谢谢!

  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论“踏遍万重山”的话题,让我想起前天看到的一则新闻,标题是:3年,从菜鸟到登顶珠峰“。报道的主人公是千亿上市公司万科的掌门人,中国企业第一经理人,郁亮。3年前,45岁的他是一个不怎么运动的中年发福男,经过科学的锻炼,2010年,他成功减肥。2010年底,他登顶5038米四姑娘山大峰,2011年,他登上6206米的启孜峰,2012年7月,他登上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2012年10月,他登上8201米的卓奥友峰,2012年5月,他登顶8848米珠穆朗玛峰。除了惊叹他还留给我们什么思考?
  是什么让一个运动菜鸟大叔成为登顶珠峰的勇士?是什么让一个商业精英在完全陌生的登山领域仅仅用3年时间也迅速取得成功?我想,探索这两个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成功虽然有很多种,然而,通往成功的品质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对登顶最高峰不懈的坚持与执着,那就是为实现登顶最高峰而愿意“踏遍万重山”的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扫一扫分享本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