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中国大学先修课程” 新闻发布会暨宣讲会

深圳中学 2013-03-25


            我校召开“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新闻发布会暨宣讲会

  3月22日上午十点,于D栋405圆桌会议室,我校召开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新闻发布会。到会的有《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南方教育时报》等多家媒体。
  发布会上,教学处郭胜宏主任,向记者们介绍了由北京大学联合国内20多间著名中学(深圳中学系广东省唯一受邀学校),试点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背景、初步计划、内容、价值与意义等详细情况。指出该课程系仿效美国大学AP课程,是在基础教育领域一项重大的改革尝试。
  随后,记者们就“先修课程”的具体情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问。王校助与参与实施先修课程的五门学科负责老师,则做出了具有针对性、前瞻性与探索性的回答。记者们问题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深圳中学为什么要积极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答曰:深圳中学的办学目标是“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性人才”,并提出学生十二条特质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研究性教和学、学业评价、学习平台建设一直是深中课程改革工作中的着力点。我们认为“大学先修课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这与我校的办学目标和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它将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难得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在学校近几年的课程规划中,我们也曾提出开设大学与中学衔接课程的设想。因此,深圳中学在第一时间响应北大号召,积极参与到国内先修课程的开设试点中来,积极探索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实施方法,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开设“先修课程”是否会变成大学为招生“掐尖”的一种新手段?答曰:虽然不排除“先修课程”具有某种选拔性的功能,但从长远看,应注意到“先修课程”的实施,可能是继“自主招生”以来,对探索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局面的一次新突破。高考虽具有广大的公正性,但众所周知,由高考导致的应试教育,目前越来越脱离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遭到所有有识之士的质疑与反感。如何改变单一的考试标准,换更多的尺子来衡量人才,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分数、成绩,这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先修课程”在美国的实施,已被证明是一种较为先进、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故“先修课程”今虽是个新事物,但我们对其发展应持积极的态度。

  第三、开设“先修课程”是否会加重学生和学校的负担?答曰:“先修课程”主要针对的是学有余力、对某学科有深度探究兴趣的学生。在目前阶段,还实施自由报名与学科选拔相结合的方式招生,不存在加重学生负担的可能。开设先修课程,对拥有一大批学识渊博且高学历学者型教师的学校来说,讲授大学专业课,不但不是负担,而且让老师们日常的教学研究成果有了施展的舞台,反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准的提高、促进“学术性高中”建设目标的落实。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中午于D栋304室,随即召开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宣讲会。本次北京大学在我校开设的先修课程共五门。由数学科负责人戴争平老师介绍了《微积分》、物理科张梅老师介绍了《电磁学》、语文科王鹏老师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史》、历史科靳万莹老师介绍了《中国通史》(古代部分)、化学科国振峰老师介绍了《大学化学》等课程的具体内容、学分、评价及报名条件等,现场有四五十名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课程报名从本日开始,并预计在清明节前后正式开课。

 

 

扫一扫分享本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