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 2012-05-30
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2012-05-28 国际课程体系集会发言
高青
我和Greg 上周去无锡参加Dipont 组织的为期4 天的“哈佛学术辩论课程培训”。每天 8 个小时的培训无时不刻地展现出美国教育对学术能力的培养的重视。美国“学术辩论”始于 100 多年前,现有3000 多所学校在轰轰烈烈地开展这项活动。辩论只是形式,培养学术能力才是真正地目的。
掌握学术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时能够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在于, 是否拥有学术能力将会深刻地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这是在座各位为什么选择去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原因。也是深中“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的原因。我们的教育必须重视学术能力的培养,唯有这样,你们才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下一代。
什么是学术能力?学术能力涵盖以下方面:公共演讲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逻辑推理能力,调研能力,倾听与信息处理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学术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它指一个人有能力对事物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批判性思维”不是单纯的“批判”。对事物进行一味的抱怨、指责,被当成是具有“批判性思维”是对“批判性思维”的曲解。
关于“领导力”方面,我想与大家分享深圳中学贴吧上的一篇文章《原来这才是深中学子》,文章描述了深圳中学的志愿者们,在先锋中学生圆桌会议期间是如何尽职尽责地服务代表的。他们不仅表现出深中学子优秀的品质,更感动了许多同龄人,他们用自身的行为积极地引领大家对社区负责,彰显了他们的领导力。
谈到团队合作的能力,我不得不提“深中 MIT 发明队”曾有过的失败经历。MIT 的发明项目是每年一度的项目。发明队需要在 10 个月通过头脑风暴、设计模型、模型制作来完成一个发明。本年度项目的前期阶段是从 2011 年的 9 月到2011年的12 月。12 底,我校发明队向MIT 提交中期报告。但发明项目未能通过中期报告,为什么?我想就此问题现场问下“深中发明队”的队长方铭涛同学。
问:你觉得中期报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归纳起来有两个原因:
第一,我们没有与麻省理工的导师联系过,缺乏沟通。
第二,我们没有做好时间管理。
我们必须知道, “深中发明队”的成员不仅仅是发明队里的学生,还包括:老师、麻省理工的校友(导师)、麻省理工项目专家。而在前期工作中,学生们未能遵守团队合作的规则,闭门造车,未与任何团队的其他成员合作,结果是不难想象的:学生象一艘在漆黑夜里行驶的船,失去了引导,没有了正确的航行方向。后来,“深中发明队”改变了行事的方式,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积极向导师请教,努力拼搏,最终使“一体化自行车“项目获得了麻省理工项目专家的高度认可。下月,我们的发明将在MIT 展出。
识别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团结所有应该团结的力量,这是“深中发明队”前期的失败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发明项目不仅仅是让我们经历一个发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从中培养了我们学生的学术能力,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给我们有效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在科学中需要用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学术技能,在生活中也是常常用到的。俗话说得好“科学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堪称完美”。
近来,学生热议学校的工作,对"砍树","先锋","自招"等事件有诸多的声音。人人网上很多同学的头像都换成了"深中加油"四个字,期望深中能有更美好的未来,深中学生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心情可见一斑。学生对学校的工作提出想法,这非常值得肯定,但是只停留在表面上的思考,没有建设性的意见提出是不够的。吐槽、抱怨起不到积极地作用,它不是批判性思维,而是一种极其负面的行为,损害的不仅是学校,更是个人的名誉。
现在校学生会正在紧锣密鼓地改选,两届新旧交替的学生会主席都来自于国际课程体系的学生。作为老师,一名科学老师,我想赠言学生会:你们要珍惜为学校为学生服务的机会。打个比方吧:如果把学校当成是摩尔质量,每个学生是单个分子的质量,那学生会应该是什么?是不是应该成为“佛伽德罗常数”——联系学生和学校的桥梁?
下面高一(20)班的瞿爽同学阅读来MIT 的校友ROSSANA 的文章节选“中国崛起,我们拿什么领跑?”,请大家共同思考“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是不是已迫在眉睫”了?
中国崛起,我们拿什么来领跑?
文:蒋佩蓉
注:本文尚未公开发表,仅供内部传阅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