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享受教育,学生享受学校,社会享受深中

深圳中学 2012-03-31

  为全面了解深圳中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理念、机制和举措,中国教育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教育报等有关媒体于3月30到我校进行采访。
  上午10点左右,媒体记者到达学校后,在刘卓鸣书记、邢向钊副校长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社会教育服务中心、思维研究院和教师事务中心。刘斌直老师、魏尚平主任、罗国亮老师分别向记者们介绍了社会教育服务中心、思维研究院、教师事务中心的定位、职能、办事流程及工作项目。在社会教育服务中心,两位本校及外校的学生家长向记者讲述了通过预约就教育问题咨询深中教师的经历,感谢深中的胸怀与担当。在教师事务中心,钮志红老师现场办理发票报销手续。
  在对学校有了直观的印象之后,记者们来到了饭堂二楼会议室与王占宝校长进行了深度访谈。
  王校长指出了深中教育的追求——深中作为一所学术性高中,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深中教育的温度体现在“三个服务”中,即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使深中成为一所让社会感受到温暖的学校,使社会享受教育的学校,这主要是基于五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基于中学现实的困境。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宏观和中观的改革比较明显,但是学校内部的活力激发是不足的。在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改变办学机制和办学环境,要以教学的逻辑代替行政的逻辑,要在服务中实现领导和引导。
  第二,基于高中教育的定位。高中教育不仅仅是义务教育的延伸和提升,它还是大学教育的预备和准备阶段。大学的升学率已经由以前的7%变为了70%,这就意味着至少有一部分人在一定阶段要考虑学术水平的培养。深中要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增强学术素养的课程和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第三,基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建设学术性高中,不仅仅是课程和教学的改革,还要有相应的评价机制、服务体系与之配套。我们要建立专业、优质的环境和机制,使教师专注于教学,形成专长;学生专注于学习,卓越发展。
  第四,基于学校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趋势。政治文明化催生教育民主化,中国教育民主化的改造与其国家相比还是不足的,我们不仅要尊重,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自由和民主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基于深中的使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应该有与之相称的教育,中国应该考虑世界的问题,应该为世界提供经验。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作为以这个城市命名的中学,我们应该为社会提供先进的服务理念和创新机制。
  深中的“三个服务”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有具体实施的机制和抓手。为了落实先进的服务理念,深中不断探索机制创新,采取了扎实有力的举措。
  服务社会的具体措施有:第一,通过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对整个高中办学模式起到先行先试,社会示范的作用;第二,向社会提供各类课程,为深圳的社会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例如“感谢有你”年度人物评选、5月中旬的先锋中学生国际圆桌会议、新生入学典礼、北大清华校长实名推荐答辩会、“凤凰花开”迎新鉴赏会;第三,通过社团开放实现跨年级、跨体系、跨界别、跨校园的交流;第四,通过向社会公布自主招生试题、向全市各学校分发工作计划、两个研究所向社会开放、课题招标资源共享等方式来服务社会。
  服务教师的措施体现为两个方面:通过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学科研究室、学术性高中的探索与实践、教师领导力培训,课题招标制、学术性科组建设等途径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建立教工休息室,设立教子优方奖、亚迪奖教基金,组织六一亲子游等活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服务学生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具体落实。第一,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明确发展的方向;第二,构建了可选择的、多元的八大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新发展;第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七大创新体验中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第四,形成多元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例如实行弹性学制,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可以申请先修、选修、免修,实行了基于教学的体系设计和基于活动的单元制。
  中午,记者们到学生饭堂了解学生的用餐情况,并来到学生膳管会的接待台前,与膳管会的学生饶有兴趣的交谈,了解他们监督学生饭堂的机制和做法。记者还到学生事务中心进行采访,学生徐州、陈雪丽和家长刘先生通过讲述在办理学生证、办保险和转换体系时得到了热情、专业的服务的经历,谈了对深中教育的感受。深中的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尊重学生,教育做到了形神结合。之后,记者们参观了学生饭堂、咖啡屋、先锋中学生筹备室,数学学科研究室。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深中人对学校文化的感受,学校安排了学生、教师座谈会。各体系学生代表王翔、黄程恕、刘嘉柠、陈明潇、任思远、姜恩池、杨粤琪和部分社团代表张晓妮、刘一睿、李润、罗雨轩、莫梓悦以“我的深中我的成长”为主题,分别对深中多样的课程、丰富的社团活动、自由的氛围、广阔的平台、优质的教学等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感觉自己在深中成长着、收获着、幸福着。
  体系负责人和科组长也接受了记者的访谈。国际课程处高青主任、实验体系的刘越老师、荣誉体系汪进阳老师、标准体系王粤莎老师、艺术科组长房尚昆老师、英语科组长李芳胜老师、化学科组长李惟熔老师分别对体系定位、课程设置、科组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活动等进行了介绍,指出学校非常注重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意识。
  与学生、教师座谈之后,记者们还参观了教师休息室、学生辅导中心和学生媒体中心,这些地方的环境和工作机制都让记者们表示了赞赏。
  深中的“三个服务”不仅有理念,并且有具体落实的机制,工作开展得稳定、常态和有序。此次采访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位记者说到,深中目标之笃定,理念之先进,措施之扎实,保障之有力,效果之卓著,不仅领先教育界,其深远影响更在于推动社会进步。

扫一扫分享本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