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推进学术性高中的建设,培养具有丰富生命力的人,3月26日下午4点50,我校在饭堂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基于学术性高中的课程改革”研讨会。王占宝校长、刘卓鸣书记、邢向钊副校长、王坚校长助理等领导及教学处、学生处副主任以上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主要听取了四位老师对于课程改革的一些初步思考与建议。教学处主任王坚老师分析了目前我校课程改革的特点、问题及可借鉴的经验,并对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结构调整、课程实施方案、学分评价、保障机制做了初步的设计。学术委员会魏尚平主任围绕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我们已经做了哪些,还需要做哪些”进行了发言,提出了建设学术性高中和学术性课程的价值,对我们目前已经建设的五大课程体系及社团活动课程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接下来的课程改革需要建立原则,明确改革方向的建议。实验体系负责人郑向东老师认为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化。他首先回顾了深中课程改革的历程,并指出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对即将到来的第二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想法。国际课程处高青主任介绍了美国、英国和芬兰的课程框架,并与深中的课程建设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重视学习环境等进行课程改革的建议。
王校长在听取了四位老师的发言之后,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王校长指出课程改革需要明确四个方面。首先,课程改革应该确立工作的理念。深中要通过创新引领高中教育,服务社会,体现深中价值,要通过课程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次,我们应该深入思考高中教育的定位。高中教育不仅仅是义务教育的延伸,而且还是大学的预备和准备阶段。我们要重视课程的学术标准,以学术的方式进行教学与学习,要增加非核心课程的丰富性和可选择性,让学生过一种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第三,课程改革应该注意三个维度,我们面对的问题与怀有的梦想,国内外的先锋和标杆,国际教育的趋势与未来。第四,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事,要做操作性的构建和思考。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核心课程的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和教材的开发,学生评价系统的完善,学生综合素养与学分制的设计,学校德育课程和社团课程的深度开发与有效管理。